"秦国朝会分立朝和廷议两种,"郑国声音平稳,目光如炬,"立朝乃例行公事,廷议则为特殊议题所设。此次我等面对的是廷议,形式更为严苛。"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朝堂的场景:"廷议时,秦王高坐龙案之后,文臣武将分立两侧。发言需按品级顺序,若无特许,不得逾矩。质询者先发言,三轮为限;应辩者后答,言简意赅,不可冗长。"
李明衍认真记下要点,不时提问。郑国耐心解答,并传授了不少应对秦国大臣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郑国停下脚步,郑重其事地说,"朝堂之上,切忌直接与王族争辩。即便他言论荒谬,也要回答殿下见解独到之类的客套话,再婉转指出其不足。"
蒙武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插言道:"郑国先生果然老于世故,对朝堂规矩了如指掌。"
郑国摇头苦笑:"非是老于世故,而是吃过大亏。当年在韩国,我就因直言得罪了王族,差点丢了性命。"
李明衍若有所思,突然问道:"依郑先生看,我们此行最应警惕什么?"
郑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蒙武,似乎在征询他的意见。
蒙武阴郁地看了郑国一眼,似有难言之隐,几次欲言又止。他踱步至案几边,确认帐外无人,这才沉声开口:
"依我之见,二位此行面临三重险境。"蒙武伸出一指,"表面是技术之辩,质疑工程花费巨大、时日漫长;"又伸出第二指,"实则是朝堂权术,韩楚两系借机削弱我王新立之权;"最后伸出第三指,目光变得格外锐利,"最深处的暗流,则是各方势力对这渠道真正用途的争夺。"
他转向李明衍,语气凝重:"李水官初来乍到,恐怕不知我朝内情。韩系贵族表面反对郑国渠耗费国力,实则是因渠道将征用他们在关中最肥沃的封地。"蒙武转头看向郑国,"而郑先生虽为韩人,却为秦效力,这正中他们下怀——朝中那些贵族会借此攻击郑先生,质疑一个韩国遗臣如何能真心为秦国谋划千秋大业?"
郑国面色如常,只微微颔首,似对此早有预料。
"更复杂的是,"蒙武压低声音,"自长平之战后,六国已无力与我秦国正面交锋。他们希望秦国内部争斗不休,削弱国力。这渠道既动了韩系贵族的奶酪,又涉及边境敏感地带,朝中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必会借题发挥。"
"所以。。。"李明衍若有所思,"反对者会以防止疲秦为名,指责这工程耗资过大,却攻击真正能强秦的要事?"
"正是此理!"蒙武击掌,"他们会将矛头直指郑先生,宣称一个异国之人提出的方案,必有陷阱。而秦国内部,则是成蟜借机挑战我王威信,韩系贵族保全自身利益,六国势力浑水摸鱼——这才是真正的暗涌所在!"
李明衍与郑国对视一眼,复杂的神色在两人眼中交汇。李明衍作为穿越者,知道历史的吊诡之处——这渠确实是六国"疲秦计"的一部分,却客观上增强了秦国国力;而郑国作为韩人,此刻是否心中另有计较,他也无从得知。
郑国捋须沉思片刻,突然打破沉默:"如此复杂局面,我等更须谨慎应对。"他转向李明衍,语气郑重,"李水官精通水利之术,在技术层面无人能敌;而老夫浸淫朝堂数十载,对这些弯弯绕绕略知一二。不如你主攻技术答辩,我应对政治质疑,各展所长。"
李明衍点头同意:"郑先生所言极是。"
蒙武却摇头道:"恐怕没那么简单。我王特意要求二位同时入京,必有深意。依我之见,王上是要借你们之口,回击异己。"
"借我们之口?"李明衍不解。
"没错。"蒙武站直身子,目光炯炯,"王上不便直接与那些大臣、王族争辩,否则显得失了君王体统。但若由你们这些水利专家出面,既能用专业知识堵住对方嘴,又能维护王上威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明衍恍然大悟。他们这些表面上的技术专家,实际上是被推到了政治斗争的前线,成为秦王的代言人。
"所以,"蒙武语气严肃,"二位此行,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王上意志。若辩赢了,自有重赏;若辩输了。。。"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郑国面色不变,只是叹了口气:"既如此,那我们只能全力以赴了。"
三人继续商讨对策至深夜。雨势渐歇,但帐内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李明衍一边整理工程数据,一边思索应对之策;郑国则不停踱步,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低声自语;蒙武则来回踌躇,时刻警惕帐外动静,生怕有人偷听。
"天快亮了,"蒙武望向帐外渐白的天色,"二位需即刻启程。我已安排了五十名精锐骑士护送,确保你们安全抵达咸阳。"
郑国拍了拍李明衍的肩膀,语重心长:"记住老夫今日所言,朝堂如战场,一言一行皆关乎存亡。"
天色微明,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李明衍与郑国整装待发,蒙武率领五十名铁骑在营地外列队等候。
"蒙将军不同行?"李明衍有些意外。
蒙武摇头:"我需留守工地,确保工程不因你们离开而停滞。父亲会在咸阳接应你们。"
临行前,蒙武拱手行礼,向两人表示敬意:"二位一路小心。朝堂如战场,一言一行皆关乎存亡,暗流汹涌,远比工地危险千百倍。"
李明衍与郑国相视一笑,同时翻身上马。
"出发!"郑国一声令下,五十骑纵马扬鞭,如离弦之箭射向咸阳方向。
在晨光的照耀下,一行人渐行渐远,只留下扬起的尘土和蒙武复杂的目光。这位秦国将领望着远去的队伍,喃喃自语:"但愿一切顺利。否则,不仅工程难保,恐怕。。。"
他没有说完,只是转身回到营地,下令继续施工。工地上,数万民夫依旧挥汗如雨,铁锹铲入泥土的声音如同战鼓擂动。
更大的暗涌已然浮现。李明衍这位水利专家,即将踏入他从未经历过的政治漩涡之中。。。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请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