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川是哪个川 > 第45章 先人解愁困下(第2页)

第45章 先人解愁困下(第2页)

邓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人,这与我之前的猜测相符!时机确实是关键!"

魏般虽然仍有疑虑,但看着那些清晰明了的解释,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知识的价值:"确实精妙。。。但这位姑娘为何懂得解读这些古老符号?"

李明衍简要解释了阿漓的身份和百越水工的传承。听闻此事,三人皆露惊讶之色,尤其是孙章,更是连连感叹:"原来百越之人也传承着如此深厚的水利智慧,实在令人敬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衍带领团队根据阿漓的指导,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他们挖掘特定的黏土,采集特殊的沙石,甚至制作了古老的水文观测仪器。阿漓全程参与,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纠正每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李明衍也在深入研究这些古代技术与自己所学的现代水利知识的异同。他惊讶地发现,许多看似神秘的古老手法,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

"比如这个听水竹,"李明衍拿着一根特制的竹筒向阿漓解释,"原理其实是通过振动传导,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流向和压力。"

阿漓好奇地看着他:"李大人似乎对这些原理有独特的理解。"

"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阿漓若有所思:"李大人所言极是。我族祭水师常说,天下水道皆相通,人心智慧亦相通。无论何处的水工,只要用心观察自然,终会得出相似的结论。"

"正是如此。"李明衍赞同道,"这也是为何百越的水利技术能与中原的水工智慧如此契合。"

阿漓的目光变得深邃:"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许多中原人视我百越为蛮夷,认为我们文明程度不如中原。但从这些水利技术来看,我们的先人与中原先人似乎有着共同的智慧源头。"

李明衍点头,借此机会分享了他的见解:"我认为,所谓华夏与蛮夷之分,不过是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偏见。从血脉上说,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民族;从文化上说,各地的智慧互有长短,相互借鉴才能共同进步。"

他进一步阐述道:"若能跨越地域、血脉的界限,各民族交流融合,形成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统一民族,那将是何等美好的景象。"

阿漓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和向往:"李大人此言,令阿漓茅塞顿开。然而,在如今这个诸侯林立、相互征伐的时代,这样的理想恐怕难以实现。"

"是啊,民族的深度融合需要和平稳定的大一统环境,也需要人们认知的提升。"李明衍感慨道,心中想着两千年后的中华民族大融合,"但我相信,历史终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阿漓深深地看了李明衍一眼,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李大人的思想,远超这个时代。有时我甚至怀疑,你是否真的属于这个世界。。。"

两人目光相接,一种微妙的默契在心底悄然滋生。李明衍几乎有种冲动,想要向这个聪慧非凡的女子袒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但理智最终还是让他保持了沉默。

终于,十五如期而至。这一夜,月圆如盘,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连泾水都染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芒。

李明衍带领团队和数百民夫来到层岩交错地带。在月光下,他们按照古老石版的指引,开始实施那些特殊的水利技术。

"先填入第一层定水土,"李明衍高声指挥,"记住,必须按照五二三的比例混合黏土、沙石和草料!"

民夫们忙碌起来,依照指示填充渠壁。那种特殊配比的"定水土"在月光下呈现出奇特的质感,既有足够的韧性,又能保持良好的透水性,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渠壁的稳固性和排水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哭泉处,立即安装导流系统!"

依照阿漓的指导,工匠们在哭泉涌水处设置了精巧的导流装置。那些看似简单的竹筒和石槽,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排水系统,将涌出的地下水引入专门的侧渠,不仅解决了水患,还增添了水源。

最令人惊奇的是,那些之前被视为障碍的古代木桩群,在阿漓的解读下,竟然是先民预留的工程底座!

"这些木桩不是障碍,而是宝贵的地基支撑!"阿漓向李明衍解释,"先民早已预见后人会在此开凿水渠,特意留下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桩,作为渠道的基础支撑。"

李明衍恍然大悟:"难怪这些木桩排列如此规整,原来是专门为后世水渠设计的地基!"

在这一发现的指导下,他们不再试图移除那些木桩,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渠道设计中。那些坚硬如铁的古代木桩,成为渠道最坚实的基础,大大增强了整个水系的稳定性。

工程进行得异常顺利。月至中天时,层岩交错段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李明衍站在渠边,欣慰地看着眼前的成果,心中充满感慨。

这时,郑国带着几名工部官员匆匆赶到。老者得知李明衍破解了古墓密码的消息后,立刻从其他工段赶来。

"李水官,老朽听说你找到了解决之道?"郑国急切地问。

李明衍向郑国详细介绍了阿漓的发现和他们实施的古老水利技术。郑国听罢,面露惊叹之色,连连称赞先人智慧之深、阿漓见识之广。

"看来老夫还是浅学了!"郑国捋须感慨,"想不到百越之地也有如此深厚的水利传承。此番若非阿漓姑娘相助,我等恐怕要在此困顿良久。"

随后,郑国与李明衍一道,仔细检查了新完成的工程段。两人边走边谈,不时交流技术细节,互相启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