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川是哪个川 > 第59章 通流血满渠(第1页)

第59章 通流血满渠(第1页)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泾水渠通水仪式现场,整个工地已装点一新,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清晨,成百上千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工地,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这条耗时三年、倾注无数心血的水渠,即将正式通水,为关中平原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孩童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老人们相互搀扶,谈论着这水渠带来的希望,年轻人则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盛景。

"听说秦王亲自主持仪式呢!""可不是,还有各国使节前来观礼!""真是荣幸啊,能亲眼见证这历史时刻!"

工地中央,一座高大的观礼台巍然矗立,台上悬挂着"泾水永流"的巨幅匾额,猎猎飘扬。台下摆放着数十排整齐的座椅,专供各路贵宾落座。远处,一支支军阵依次列队,旌旗招展,肃穆威严,为这场盛典增添了几分庄重的氛围。

午时将至,随着一阵嘹亮的号角声,秦王车驾在众卫士的护卫下缓缓驶来。年轻英武的秦王,嬴政身着王袍,头戴冕冠,气度雍容,目光如电。他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登上观礼台,高居正中主位。

台下,各国使节依次入座。其中一位身着绿色儒衫,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尤为引人注目——正是以哲人智者着称的韩非。作为韩国特使,他被奉为上宾,坐在最靠近秦王的位置,受到格外优待。

场面壮观而盛大,然而,随着仪式即将开始,一些微妙的不安却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郑国大人怎么还不见踪影?"一位官员低声询问。"李水官也不在。。。"另一人回应,脸上现出困惑之色。

更让人困惑的是,原本计划在仪式开始时才会引入的泾水,此刻却已经汹涌地流入了渠道,水面波光粼粼,显然已经提前通水。

坐在台下的邹衍和赵易相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安。赵易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座椅扶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奏乐!"随着一声令下,锣鼓齐鸣,音乐嘹亮,通水仪式正式开始。

秦王站起身,正欲发表讲话,突然,一阵骚动从人群后方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浑身湿漉漉的身影踉跄而来,衣衫破损,满脸污泥,却目光坚定,步伐沉稳。

"李水官?"人群中有人惊呼。

是的,正是李明衍!他披着一件不知从何处寻来的粗布外衣,浑身浸透了水,发丝上还滴着水珠,但眼神却异常清明而坚定。他没有理会众人惊讶的目光,径直走向观礼台,拱手向秦王行礼。

"臣李明衍,有要事禀报大王!"

秦王眉头微挑,示意他上前:"说。"

李明衍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广场上回荡:"泾水之渠,本应造福百姓,却被人暗中改造,埋入了一套可怕的倒灌机关!"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全场炸响。人群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震惊地望着李明衍,难以置信。

在一片难以置信的死寂中,李明衍继续高声道:"这套机关设计精妙,可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改变水流方向,将泾水倒灌入关中,足以在短时间内水淹八百里秦川!"

台下的赵易脸色大变,邹衍则面容镇定,只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李明衍转向秦王,语气稍缓:"臣已经在夜间冒险进入核心枢纽,与郑国先生一道,成功破坏了这套机关的核心部件。现在的泾水之渠,已经是一条纯粹的民生工程,不会有任何隐患!"

秦王的眼神渐渐变冷,如寒冰般扫视全场,最终落在了李明衍身上:"李卿,郑国现在何处?"

李明衍低头一拜:"回大王,郑先生。。。已命归泾水。他虽参与设计了这套机关,临终前却已悔悟,助臣一同拆除了此等害人之物。"

秦王目光如炬,缓缓站起身来,声音如同寒冬腊月的北风,凛冽刺骨:"好一个水攻利器!好一个倒灌关中!"

数千人的广场上,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王身上,等待他的反应。

秦王嬴政面无表情地站在台上,目光如刀般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台下的众多官员身上。那冰冷的眼神,让不少人不寒而栗,低头避开了他的视线。

良久,秦王开口了:"赵易,出列!"

这一声呼喊如同天雷炸响,赵易的身体明显一颤。

"臣。。。在。"

秦王冷笑一声,手一挥,顿时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前去,将赵易团团围住,强行按倒在地,跪在台下。

"赵易,"秦王的声音冷得刺骨,"你作为赵国内应,潜伏我大秦朝堂多年,多年来传递情报,暗中布局。从泾水的污染,到安排郑国与李明衍偶遇,再到后来对郑国的暗中支持,无不是你一手策划!"

秦王转头看向李明衍:"甚至,举报你开发禹工墓的那名民夫长,也是赵易安排的。"

“赵易,你可知死罪。”秦王声若洪钟。

这番话如同雷霆万钧,让全场再次陷入震惊的沉默中。李明衍也惊讶地看向秦王,心中翻起惊涛骇浪——秦王的情报网竟如此严密,许多他都未察觉的细节,早已被秦王掌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