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川是哪个川 > 第71章 权斗激波澜上(第3页)

第71章 权斗激波澜上(第3页)

御史中丞毫不退让:"侯爷何必动怒?臣不过一问而已!"

"放肆!"嫪毐怒喝一声,几欲拔剑。他身后的官员也齐声呵斥,朝堂之上,几乎一触即发。

李明衍站在角落,冷眼旁观这一幕。他注意到秦王虽然面露不悦,却并未立刻制止,而是静静观察着双方的反应,仿佛在等待什么。

"够了!"秦王终于开口,声音冷峻,"朝堂之上,岂容如此喧哗?都给寡人住口!"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嫪毐与监察御史都恭敬退回原位,但眼中的敌意丝毫未减。

秦王面无表情地说:"后宫禁军之事,暂且搁置。待寡人与太后商议后再作定夺。退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样,表面上的争端暂时平息,但暗流却愈发汹涌。李明衍注意到,退朝时两派官员互不相让,眼中满是敌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秦王表面上严厉制止争端,实则暗中观察各方反应,不急于表态。这种态度虽然明智,却也意味着他的处境极为艰难,进退维谷。

李明衍正在城南工地检查水闸时,一名穿着普通的青年快步走来,对他做了个隐蔽的手势。李明衍认出这是蒙武安排在城中搜集情报的一名亲随。

两人走到一处僻静角落,那青年压低声音:"先生,大消息!昨夜边郡郡守忽被撤换,朝中震动!"

"哦?何人接任?"李明衍凝神问道。

"新任郡守乃嫪毐亲信。前任吕信则是吕相心腹。"青年紧张地说,"更奇怪的是,这两天朝中连有六七位要职易主,都是嫪毐的人!"

李明衍眉头紧锁:"果然如此。"

接下来几日,他借巡视水利工程之机,走访咸阳各区,收集情报。渐渐地,一幅令人忧心的图景浮现在眼前——

城中各要职已被两派瓜分:东市官员多为吕不韦一系,西市则被嫪毐控制;各坊坊正、里长也被划分势力范围;就连城门守卫,也分成了两派。更令人震惊的是,军中将领也已暗中站队,禁军三分之一倒向嫪毐,余下多数依附吕不韦,真正忠于王室的所剩无几。

又过月余,李明衍行至城中集市,忽闻一处酒肆中人声嘈杂。他放缓脚步,只见几名商贾模样的人围坐饮酒,一名老者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那狐媚男子得宠后,竟教养子称其为父!生子非亲生,却妄称父名,此等荒唐,古今罕见。。。"

李明衍佯装买布,在旁驻足倾听,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影射嫪毐与太后所生二子却认嫪毐为父的丑闻。那老者口若悬河,满座宾客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与嘲笑。

行不数十步,又见一处小摊前聚集了不少闲人。只听一位背着药囊的游医模样人士低声说道:"——有位大人物,表面仰慕君王,暗中却与王母有染,生下孩子,却说是先王所出。。。"

这分明是针对吕不韦的恶毒传言,暗指当今秦王实为吕不韦与赵太后私通所生!

李明衍心中一凛,看似普通市井闲谈,实则处心积虑的政治抹黑。两派争斗已然白热化,竟用如此卑劣手段互相攻击,而不顾这些谣言同时玷污了王室声誉。谣言肆虐,不仅在咸阳城内流传,恐怕也随着商队和馆驿,传至列国朝堂,在诸侯眼中,这个曾经令人敬畏的强秦,怕是正在沦为笑柄,也会在千百年后,成为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野史传闻。

一日傍晚,李明衍与赢嘉在水署后园小酌,谈及近日所见所闻,不胜唏嘘。

赢嘉摇头叹息:"秦廷已如散沙,王权旁落至此,岂非悲哉!"

他放下酒杯,目光深远:"君弱臣强,自古为患。前有三家分晋,今有权臣擅政,天下大势,莫非如此?"

李明衍意味深长地看了赢嘉一眼。正是三家分晋带来了战国礼崩乐坏的乱世,赵国也得以从上卿变为国主。而作为赵国质子,赢嘉谈及"君弱臣强"时,不知心中又是作何感想?赵国已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若秦国内乱,对赵国或许是喘息之机?

"子嘉兄高见。"李明衍谨慎答道,"不过,秦王年轻有为,大智大勇,岂会坐视朝纲不振?"

赢嘉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举杯相邀:"话已至此,不如饮酒。天下大势,自有定数。"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请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