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周洋没理会一群女人,他骑着电动车去买了一些纸钱,一共买了四份。
买纸钱自然是祭奠先人的,那么之所以买四份,这也是有讲究的,因为他每年都是这么买的。
其中两份是给自己爷爷奶奶的,一份是给自己父亲的,最后一份是烧给黄龄珊父亲的。
在周洋的老家,一年可以去三次坟头烧纸,第一次是清明节,第二次是冬至,第三次是年三十。
可能各个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但是就周洋老家这里的的确确是这三个日期的。
今天虽然不是冬至,也没到过年,不过周洋还是来了。
其实这对于周洋来说都是那么个意思,不一定非要到指定的日子才可以上坟。
再说他这也不算上坟,最多就是在坟头边上烧一点纸钱。
先是给黄龄珊的父亲烧了一些纸,然后又给自己爷爷奶奶烧了一些纸。
爷爷奶奶是合葬在一起的。
以前家里老人,是可以直接埋在山上,而且条件好的话,这棺材还不会立即下葬。
会在山上找一块地方,将棺材放在这里,外面再用砖头将其砌起来,类似于跟一个小房间一样。
如果条件不好的,就直接用稻草或者石棉瓦将棺材给盖起来。
这在周洋老家叫做“坟丘”,至于什么目的,周洋到现在都不知道,反正就是死了人之后,是不会立即下葬的。
在山上最少得放一年,或者三年,也有的甚至会放5年以上,反正也就是1,3,5这些单年份。
当然了也有相隔时间太长的,但是相隔时间太长了不多见。
总之等年份够了,再重新找墓穴,再进行下葬。
据老人们所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等老人的另外一半。
比如张三家的老头三年前死了,那么暂时就用“坟丘”的形式在山上先放着,然后等张三家的老太太也去世了,再进行合葬。
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被证实,因为自从周洋过了10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所谓的坟丘。
因为后来人们都选择直接下葬了,所以坟丘也只有周洋小时候见过。
而周洋的爷爷就是以坟丘的形式在外面放了好几年,一直等到奶奶死了,才一起合葬的。
所以这个虽然没办法证实,但是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所以周洋的爷爷奶奶是埋在一个坟堆里的,就连墓碑都是同一块。
给爷爷奶奶烧完纸之后,周洋最后才来到了自己父亲的坟前。
给爷爷奶奶烧纸,还有给黄龄珊父亲烧纸,很大的程度上,其实算是一种形式。
因为在周洋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死了,所以什么怀念,悼念之类的,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周洋对自己的爷爷奶奶都没什么印象。
但是对于自己的父亲是不一样的,周洋记得自己的父亲算不上太慈祥,但是很能吃苦。
最主要的是,周洋父亲去世的时候,周洋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这个记忆是完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伤心难过就是必然的,那么这个坟堆对周洋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手点起了纸钱,周洋又将口袋里的中华给拿了出来,抽出一根叼在嘴里,然后将剩下的香烟,一根一根的拔出来扔进火堆里。
因为周洋父亲抽烟。
“爸,你看到了吗?咱家的日子好起来了,你儿子如今出息了也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