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烟,关于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我再跟你说一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从前镇子上有一户人家很穷,隔壁邻居是个大老板,因为两家的家庭情况比较悬殊,所以隔壁的这个大老板,经常会给这个邻居施舍一些东西。”
“随着这个大老板生意越做越大,也越来越有钱,那么施舍给邻居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时间一长,隔壁邻居发现到自己根本就不用去做事了,因为大老板每个月施舍给予他的帮助,完全超过了他去外面努力奋斗所赚来的钱。”
“那么也就是说,他不要干活都已经可以活的很好了,那么为什么要去干活呢?”
“所以有了这样的想法过后,他就开始变得好吃懒做,每个月就等着隔壁的大老板给他发放免费的福利。”
“突然间有一天,这个大老板做生意亏本了,本身就没钱了,他又拿什么去照顾这个邻居?”
“但是到这里事情没完,隔壁邻居他不会认为人家已经没钱了,不给我施舍,我应该的,他只会认为你给我施舍是应该的。”
“你现在凭什么将原本属于我的那一份补贴给扣了?”
“所以从此以后他们两家就成为了仇人,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历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过。”
“历史上有个典故,叫“一饭之恩”,说的是韩信当年穷困潦倒,经常没米下锅,于是到南昌亭的亭长家蹭吃蹭喝。”
“连续吃了好几个月,时间一久,亭长的妻子很生气,觉得韩信这么大一个人每天好吃懒做,于是不再给他吃白食。”
“韩信没有办法,就去河边钓鱼,结果遇到了一位婆婆,婆婆看他可怜,送去了一碗饭。”
“那么韩信发达之后,为了报答婆婆的一饭之恩,回报了一千两黄金,而对他照顾数月之久的亭长一家,韩信却只给了一百文。”
“这叫“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这就是人性!”
“为什么亭长一家付出那么多,还抵不过婆婆的一饭之恩?有人说是因为亭长的妻子伤害了韩信。”
“错!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亭长不知道大恩如大仇的道理!所以说,济人可一时,但不可济一世!”
姬蓝烟听了一个故事和一个典故之后,算是明白周洋这话的意思。
之所以只给姑姑带去10万块钱,而不给更多的原因是,给这10万块钱,不会太影响姑姑家人的心态。
同时也可以改善自己这个姑姑的生活,也算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孝心。
最起码对方不会产生依赖感,你可以将这10万块钱当成是一份额外的经济收入。
但如果你给100万,或者更多,那么姑姑家里的人,还会去努力吗?还会去打工赚钱吗?
他们只需要跟那一个穷人一样,在家里躺赢就行了,因为他们有着依仗,没钱了可以找周洋。
那么一旦养成了这种心态,时间一久姑姑一家人,就像是附骨之蛆一样,没钱就会找你要。
时间久了你给是你应该的,你不给就是忘恩负义。
因为当初你困难的时候,我们帮助了你,现在你回报我一点给我们不是应该的吗?
你上个月给我100万,你大不了这个月给我80万好了,我们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嘛!
这种事情不是说玩笑,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