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的女真兵,刚打开城门,就不见灯光了。他们出了城,先集合部队,接着就看最令人生疑的是果树林,就派兵进入果树林。
女真兵人人都憋着一股劲,生怕如汉族将军说的,遇到了埋伏就危险了。不过头领要不怕死,也没有办法。就进入果树林搜查,等他们果树林搜完。那里还有人影子?
一个女真兵报告说:“我刚才看见山沟人影晃了一下!”
这个女真头领,看了看这个山沟,还真是一个打埋伏的好地方。如果冒险进入,真的有埋伏,自己的一队人马就完了。对这个士兵说:“你看,哪里有人的影子?好了!不追了,回去吧!”
女真兵回城,说:“我们恐怕真的遇见鬼了,不然哪里那么快就没有人影子呢?”
张彬三个回到联络点,就总结宣传的经验:
1、要集中宣传的人员,要三至五人。
2、要确定敌人的军营位置,使宣传可以起到大的作用。
3、要事先看好宣传的地方,确定几条遇见敌人可以从容逃跑的路线。
4、宣传的时候要派二人以上站岗,不要被敌人抓了去。
5、宣传的时候,要事先读《告汉军八旗书》、《捷报》,最后读《告汉族同胞书》以防敌人出来,《告汉军八旗书》《捷报》没有读完。不要影响宣传效果。最好《捷报》先读。
总结完了,就派人四下出去传达。
宣传运动基本都按照这样开展起来。没有几天,就把被清军占领的敌占区的城市宣传个遍。对汉军八旗的士气,对争取他们今后与大顺打仗投降,或者不与清军认真卖力,效果明显。
《捷报》对清军的女真兵的骄傲之气打击很大,一股失败之气在女真兵中开始蔓延。
李自成接到李岩报告来的《捷报》又高兴,又不高兴。高兴的是李岩在山西打击清军,阻缓了清军的进攻。自己每天晚上就为清军的进攻睡不着觉,现在李岩消灭了二万八千多清军,晚上这个事情不需要考虑了。李岩这个政敌又使自己焦虑起来。
早朝,李自成把李岩的《捷报》叫宦官在朝廷上读了。没有想到,大臣们欢欣鼓舞。从明朝传染的害怕女真人,到李自成亲自被女真人打败,大顺朝廷也弥漫着一股害怕女真人的气氛。现在李岩,这个大顺的常胜将军,与女真人打仗,以最小的代价,消灭了清军。据说还是女真人的常胜将军,这确实鼓舞人。
李自成皇帝说:“各位爱卿看看,李岩的年号写的是什么年号?是写的是‘甲申年’,这显示了李岩背叛朝廷。”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在当时,用什么年号,代表你的政治态度,代表你站在哪一边。
站在明朝的立场上,今年就是“崇祯十七年”。站在清朝就是“顺治元年”(不过现在还没有宣布),站在大顺的立场,就有大顺的年号“永昌元年”,现在好了,他放弃“永昌元年”。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个李岩竖起了反旗。说李岩竖起了反旗,又不像。
刘宗敏带伤上朝,想替李岩说句话,就说:“皇上,是不是再读一读《捷报》,我们从《捷报》里看李岩有没有反意。”
太监在李自成的示意下,又读《捷报》:“捷报,我大顺北上抗清部队,在我大顺北方抗清前线军民总司令李岩将军的指挥下”
刘宗敏说:“好了,不是说‘我大顺北上抗清部队’吗?打胜仗的是大顺军队。只要是大顺军队,就是在圣上统帅下的军队。”
李自成问:“那李岩为什么要写‘甲申年’?”
刘宗敏说:“这我就不好帮李岩说话了。不过李岩是死了一次活过来的,我估计是不是他脑壳出了问题。或者写捷报的时候,按习惯,把今年写成‘甲申年’。”
宋献策说:“圣上,我也看不出李岩有什么反意。不过他兄弟俩被牛金星毒杀,肯定心里还很不高兴。朝廷当然要与牛金星划清界限。他既然打了这么大的大胜仗,我们还是应该奖励的。”
皇上李自成很不高兴地说:“李岩我却不愿意奖励!”
刘宗敏说:“皇上,奖励了李岩的部队打的这个胜仗,就是我们朝廷的胜仗。不奖励李岩部队的胜仗,就变成了李岩自己打的胜仗。这个胜仗就与我们朝廷无关。现在,清军在看着我们,南明在看着我们。请圣上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自成一想,除了南明、清国、还有独立建国的张献忠在看着。如果不奖励李岩,他就变成了另一支独立的力量了,自己的大顺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大顺,自己的皇帝就被人看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