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明末最强钉子户评论 > 第463章 天启末年(第5页)

第463章 天启末年(第5页)

而其他城市的物价久居不下,那是真的缺粮缺货。

大明北地连连干旱,又是兵灾,粮食产量每年减少。

而适合耕种粮食的江南等地,又因为商业化,种植桑麻棉花,甚至烟草。

最后导致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出现了粮荒,又如何谈得上支援北边?

所以想要根本解决除青牙堡以外的其他地方,物价居高,货物不足的情况。

或许要等着几年后。

关外的屯堡全部建设完毕,境内的农业畜牧业全部兴盛后,才能变好。

幕府商议的结果,现在的做法。

便是大量向外面购买米粮。

存在库房内的银子还剩不少。

意识到银子将要逐渐无用的人,还是很少。

现在温越的银子还能花出去。

自然的。

温越开设官方粮店的办法,为了稳定物价,减少百姓损失,不免又损害了一些粮商的利益。

粮商获利的最简单的手法。

就是在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定着很低。

在粮荒的时候,米粮又卖出去很高。

等着向他们征收粮税商税的时候。

粮商们手上的粮食价值又不高了,征上来的税收很少。

反正,对于商人来说,赚钱漏税有着种种办法。

特别是明末粮商,大多为大地主,大士绅。

有能力掌握着庞大的资源。

在出现灾荒的时候,囤积米粮,抢购赈灾粮食。

然后哄抬米粮,让百姓买不起粮米,不得已卖田变卖家产。

而商人们再趁着这个时候,低价收购百姓们卖出的家产田地,实现土地兼并。

对于这些大商人,大地主。

除了明初时候,朝廷还能管管外。

到了如今的明末时期。

朝廷根本管不上一点。

官商勾结,许多大商人身后有着强大的背景,动商人的利益,就是动自己的利益。

所以,温越很看不起明末的商人。

他们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完全是抵不过他们起到的负面作用。

因此,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任何一个有明智的君主,都会打击商人的地位。

dengbidbsp;qqbsp;yifan

shuyueepzqq91bsp;guan

oo7bsp;zhuikereabsp;23z9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