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明末最强钉子户评论 > 第587章 温公鱼(第3页)

第587章 温公鱼(第3页)

如今,除了承担后勤补给,水师将士们也找到了新的使命——海捕,为部队和商行带来了新的活力。

渔民、擅长水性的军户以及运粮的民夫,都被这股热潮所吸引,纷纷下海。

一时间,辽东周边这片海面,千帆竞,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正值渔季,短短几天,各类海鱼便被大量捕获。

作坊里,大锅鼎立,鱼儿经过去鳞去内脏后被煮至软烂。

然后在石板上晾晒,再用石磙碾压,一排排鱼干渐渐成型。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鱼干制作。

青牙军的鱼肉罐头则更加讲究,鱼肉切块煮熟后,加入酱油、砂糖、蚝油等调料。

有时还会加入蔬菜以补充营养,密封保存后,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长时间储存。

这种鱼肉罐头主要在振兴商行位于松山堡的新作坊生产,除了满足青牙军的需求,还供应给各军的军官。

甚至销往大明各处,成为富户们的美味佳肴。

鱼肉罐头的生产刺激了陶瓷业的繁荣,因为需要大量的陶瓷罐。

也因鱼干需求量巨大,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

因此,除了渔民,许多军户和运粮民夫也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

时下的百姓,智慧如珠。

他们更倾向于实物——粮食,而非金银。

但在支付工钱时,哪怕是用鱼干,也总能被接受。

温公鱼,这三个字,在军民心中迅升格,俨然成为继粮食之后的另一生存倚仗。

对军民而言,只要能有肉吃,他们便心满意足,不会有过分的奢求。

……

温越,带着他的护卫队,以及祖柏、种才限、钟阳眺等青牙军的将领,自马娘宫出,一路东行,目标直指南海岸。

海浪翻滚,空气中夹杂着浓郁的海腥味。

黄土岭驻扎的祖大寿、王抚以及青牙军数万兵马,营帐连绵至小凌河畔,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清军铁骑的渗透被有效阻隔。

因此,从马娘宫东南延伸至海边,商贾的晒鱼场和加工场密集分布,人头攒动,各种劳作声此起彼伏。

码头上,船只络绎不绝,卸下堆积如山的海货,繁忙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也许是因为频繁接触大海,那种面对浩瀚的敬畏与渺小感已有所消减。

但眼前的繁忙景象,仍旧令他们心生感慨。

种才限望着温越,眼神中满是崇拜:“大将军赠鱼干之技,仅此一项,便救活了无数百姓啊。”

众人闻言皆笑。

温越也是笑了笑。

他望向大海,心胸开阔,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别的不说,我温越自入大明,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活了众多百姓的生计。”

……

这几日,温越深入勘查了小凌河周边的地形,已然胸有成竹。

返回青牙军主营的途中,络绎不绝的补给车队映入眼帘。

尤其是运载饮用水的马车,频繁往返。

对于远征的军队而言,除粮草之外,饮水供应是另一大挑战。

通常情况下,一名士兵日需水量至少十升,战马则需三十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