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展馆外面的公用电话亭里,林观复站在里面无聊地抠着手指,电话转了四次才接通省企业局的柳副局长。
“柳局长,我是木兰罐头实业厂的林观复。”林观复不得不提高声量,这好像是老式电话的魔力,听力下降,声音提高,“这次广交会我们已经成功签订了15万罐的订单。”
“多少?”
除了几乎破音的人声,林观复还听到类似茶杯打翻的声音。
“十五罐的订单量,已经签订了合同,银行也已经开通了外汇账户。”林观复冷静地解释,说完好消息,立刻说她的需求,“我现在在广州还能联系,但回到银石镇没有直拨电话,外商联系不上我们。”
柳局长听见她的话面色严肃起来,“那确实是……”
“我明天给邮电局打声招呼,给你们厂装部程控电话。”
现在装电话的费用对林观复而言并不多,几千的费用并不难出手,可排队安装甚至可能需要几个月。
要不然林观复不会用外贸订单来加码。
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再度加码,林观复才是真的傻子:“柳局长,能不能再批个传真机?现在外商都更习惯发传真确认订单细节,工作留痕。”
柳局长轻笑一声:“你倒是会顺着杆子就往上爬。”
“别惦记传真机了,乡镇企业批个传真机像什么样?不过,先给你批个电传机吧,局里有台老旧的可以先调给你们。”
林观复自然不会嫌弃,本来开口也不过是试一试而已,能要到就是赚到。
电传机虽然也落后,但也总比去邮局发电报强。
接受了柳局长的一番教导,林观复挂断电话后长舒一口气。
她拿着随身的小本子记下来,电话线要拉进办公室,电传机放在财务室比较合理。
后面林观复再也没接到像是新加坡林先生那样大的订单,但陆陆续续也有七八万罐头的订单,而且全部都是外贸单。
其实中间不乏有人来和她谈国内的订单,只不过她都拒绝了。
第一是目前厂里的生产能力有限,国内国外的市场自然要有取舍,本来她就是奔着外贸单的高额利润来的。
第二嘛,国内的单量并不大,而且他们厂新开发的生产线的产品单价过高,并不是一个好的打开市场的时机。
这一期广交会结束时,林观复已经签了24万罐的单,所以在闭幕式当天,挂满大红横幅的展馆内,她作为乡镇企业代表坐在了主席台第二排。
这个位置引起了不少国营大厂代表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