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向阳村,傍晚的晚霞很漂亮地挂在天边像是火烧云一般,把许多乡亲家新盖的砖房印染成橘红色。
林观复回来时走在平坦干净的村道上,许多人都和她打招呼,这几年因为罐头厂时不时的临时工收入,加上每年的果树固定收入,向阳村大伙儿的日子过得充实又富足,很多人家都建了新房,还有一些人今年也正在起房子。
林观复带着用侨汇卷在友谊商店买得带鱼回家,转过巷口,就看到自家格外醒目得青砖院落。
虽然砌了围墙,但门并没有紧闭着,地坪里陈霞正在晒干菜,看到回来的女儿很是惊喜。
“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这会儿杀鸡都来不及,新鲜的鱼一时半会儿也钓不上来。”
林观复把手里的待遇递给她,“我回来提前说什么?再说啦,就先放过自家的走山鸡吧,要不然它们都熬不到过年。”
陈霞满不在乎:“养了就是给你吃的,难不成还要挑日子不成。”
“正好你回来,家里的那个冰柜啊费电得很。”
林观复不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但它也能装方便啊,你不去看电费就行了。”
陈霞无语,这不是装瞎嘛。
天气微微有些热,家里的吊扇被打开,宽敞的客厅挂着21寸的金星彩电,在这个连黑白电视机都算大家电的时代,这台彩色电视机可是陈霞和林运粮的宝贝。
这也是唯一没说林观复乱花钱的物件。
等林运粮回来,一家三口直接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新闻。
林运粮正在说着村里收梨的事:“今年雨水多,梨子甜度有些不够,怕是达不到你要做的出口标准。”
林观复:“没关系,我有其它的原料渠道。”
林观复突然停下筷子,偏过头去看电视。
“……决定取消价格双轨制,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
她的筷子停在半空,看着电视播放的抢货画面。
陈霞还看到有个妇女甚至抱着三台电风扇,纳闷道:“怎么跟不要钱似的买东西。”
那可是电扇诶。
林观复心里沉了沉,但没有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只是明白大冲击时期到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一个月,各种原料的价格疯涨,会计抱着一摞报价单进来。
“厂长,这情况太吓人了,马口铁都快涨到一半了,白糖配额也取消了。”
零零总总算下来,原料成本居然上涨了50%多。
“厂长,调价吧,我们按照老合同就是亏本买卖。”
林观复望向窗外,耳朵边还是供应商吵吵嚷嚷要重新议价的声音。
她接了个电话,是县供销社的主任。
林观复平静地说:“您放心,县供销社的货下午准时发过去,价格按照原合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