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 > 第363章 聪明机智又伶俐(第1页)

第363章 聪明机智又伶俐(第1页)

当天晚上易中海又拿着个小印过来找熊光明,让他帮着跟老周聊聊,淮茹这水平还不够当组长呢。

嗯,这次的小印比上回的大,话说回来易中海哪搞了这么多印章,这又是谁的?看材质不赖,这事必须得帮啊!回头找老栾头聊聊,乾隆的印有多少收多少,其他皇上的更得高价收,其他名人的也要,只要价格合理有多少要多少,这事张老头应该玩的更明白,得发挥他的长处嘛。

导致的结果就是俩老头以为熊光明喜欢这玩意呢,发动关系满世界撒摸印章,最后熊光明收藏了几千枚各式各样的印章,后来不得不专门开了个印章博物馆,故宫求着给挂了个名。

第二天找到周主任,说明来意,老周当时就给秦淮茹点了82个赞,这才是好同志呢,别人都争着抢着干。

秦同志就很好嘛,对自己认知很清晰,还利用业余时间找老师学习会计学,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能力,必须是重点培养对象!等过两年的,库房总账都交给她,这就是左膀右臂呀,又精通业务,还懂会计,哪找这么合适的人才,到时候跟厂里财务对接也能轻松不少。

秦淮茹还不知道通过熊光明的描述,她已经成了周主任的重点培养对象,接下来的日子里周主任时不时就去她负责的库房审查,给秦淮茹吓得够呛,这是领导盯上她了,账本记录可不能出错,每天用200%的精力去工作。

天天上个班跟敌后潜伏一样,连组长的活都干了,周主任愣是没从秦淮茹接手的工作里挑出一点毛病,更加确定这就是他想要的人才,女人在细微工作上的确有优势。

1957年是个好年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举行,成交额8687万美元,突破西方经济封锁;陈在国务院会议首次提出“提倡节制生育”,将人口控制纳入经济规划;国庆阅兵中,中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参加阅兵,中国开始筹建战略导弹部队,接收了从苏联引进的导弹装备。

院里也没什么大事,刘光天成功考进厂里中专,没错就是中专!

在老杨和其它几个厂领导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教育局还是妥协了。

五厂和教育局共同建校,前三届先从五厂招收学生,看看效果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扩招,最后保证要有最少一半五厂的子弟。

文化课和理论课由教育局出人,实操课由五厂出人,工资五厂负责,最关键的校长是老杨。

就针对这点老杨死咬不撒嘴,要不我们自己玩,各厂的工程师又不是教不了理论,不稀罕你们的文凭,我们各厂自己认就行了,你们一边玩去。

这一下算是攥住教育局的脉门了,他们最怕的就是这几个厂子自己玩。学校可不是想盖就盖的,想干出政绩可没那么容易。

最后老杨是校长,学校的教学主要由教育局委派的副校长管理,就是当初的老于,于处长。

可见当初组建培训部时候,教育局就已经在谋划了,好心安排老师就是没憋好屁!

轧钢厂也不是吃素的,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熊光明当时就给老杨出招:“既然咱们都负责工资了,那老师的关系是不是暂时挂在厂里?非必要不能调回,得双方同意,这样也是为了避免老师频繁调动工作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厂里为了鼓励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会适当的发一些补助。”

“嗯?挂在厂里咱们不是得多一笔资金投入吗?虽然工资由咱们结算,但人事关系可不单单就是这点工资啊,这上级部门能批准吗?”

“那得看您怎么说了,先把这批老师拐进来再说。您跟上面讲,虽然是和教育局联合办校,但咱们厂始终是归工业部管。只要这个资质一下来,所有手续都齐全了,那这个学校理应就归部里管了,那咱们这个学校就是工业部直属院校。。。。嘿嘿,这都是政绩!”

“接着说,然后呢,怎么把教育局踢出去?”

老杨递给熊光明一根烟并亲自点上,熊光明小装了一把受宠若惊,老杨很满意这种态度,不骄不躁,是个好同志。

“老师关系都到厂里了,到时候就说厂里没有合适的岗办理他们的关系,都给他们挂到部里去!教育局怎么跟部里掰手腕?他们顶多占个名头,什么也插不上手!等缺人的时候再找他们要,不给,不给的话连名头都给他们去了!这资质下来了再想拿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谁家还没个大人呀。关键过些年咱们多少也能培养点人才出来吧,就算没有,找部里要啊!个把能代课的老师还能找不出来?您说是不是?”

“那~~那些老师能答应?!”

“哎呦~~您糊涂呀!他们是工业部的人,又不是咱们厂的,到时候还不是随便任咱们拿捏?再说了,有机会调到部委高兴还来不及呢,到时候厂里还不用给他们发工资,咱们还给部里弄了个直属院校,嘿嘿嘿嘿。厂里得了实惠,名利双收,部里相关领导凭空多了一份政绩,那不得再前面给咱们顶着?!”

“哈哈哈,好好好!这个主意好,部里肯定能答应。哎呀还是你小子主意多!当得起智勇双全啊!”

老杨揽着熊光明的肩膀豪气丛生,得此良才乃我一生之幸!厂里所有人都加起来都没熊光明一个人管用。

就这样,四九城第一机械制造中专在五一这天正式挂牌成立,此时还是教师节,只是后因缺乏特色,逐渐消亡,一直到1985年才确定9月10日成为法定节日。

后来经过老杨的一通骚操作,并在部里大力推进下,等教育局反映过来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彻底失去了对这所学校的所有权限,成了一个无情的发证机关。

缺哪方面老师了就找他们要,不给还不行,不给啥也落不下,不过之后关系再也不往厂里转了,还好厂里额外会给老师一些补助,逢年过节的礼品也会给老师一份算是皆大欢喜。

对于老师来说在哪上班不重要,就看哪块更实惠了,就老师发的那点破烂哪能跟轧钢厂比。

老杨也算履行当初的承诺,对不属于五厂子弟的也会有一些名额,到没到一半就看当年各厂家属情况了。

没有等三年再说,算是给了教育局留了最后一丝颜面。

其实教育局领导早就高兴疯了!学校隶属于哪他们才不关心呢,政绩都是上面的,下面人也落不下实惠,现在好了。

要这些名额教育局也是为了自家子弟,这都是资源!现在的教育部门还没有后世的吃香,虽然国家大力发展教育,老师的待遇还算不错。

但别的实惠也没有,他们教育部门的职工是一点额外好处没有,净服务于人民了,自己啥也落不下来,就是名头听着好听,但没人搭理,转化不到实际利益。

别看管着不少学校,那也得拿分说话,勾兑也是有的,极个别情况,还得是局里领导跟学校领导有私交的情况下,差个几分安排安排也就这样了。谁还没个子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