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怡把鲤鱼炸到两边金黄后,再捞起来,随即往锅中加入花椒、八角,小火炸香。
加入干辣椒炒出红油,再倒入一勺豆瓣酱,中和辣味,增添香味。
接着,叶书怡把鲤鱼放到锅里,加料酒、生抽、老抽、白糖,然后炖煮。
一直到煮得水很少了,也就是收汁,叶书怡就把它装盘了,放在架子上,加入紫苏蒸。
不一会儿,鱼就做好了。
这鱼由于煎过,所以即使中间炖煮了,也丝毫没有变形,即没有煮烂。后面再蒸,倒是中和了煎鱼的硬,让鱼更为滑嫩。
八角花椒,香气很浓。鱼装在有紫苏铺盘的碟子上,上面淋了葱姜蒜蓉,鱼身也是红彤彤的,混着豆瓣酱。
“第一次见这种做法,香是挺香的,卖相也不错,可是你这又蒸又煎,能好吃吗?胡乱搭配。”潘掌柜十分不解。
怎么说呢?他看叶书怡的这个做鱼的方法,觉得这是给鱼配了自行车。
莫名其妙。
“好不好吃,潘掌柜试试就知道啦!”叶书怡邀请道。
潘掌柜半信半疑地拿起筷子。
他夹了一块,只见鱼肉很嫩,带点豆瓣酱和煎制的色调,有点红,类似于红烧排骨的红。
出乎意料的好吃。
和纯粹的煎鱼不一样,这蒸过的煎鱼,它更入味。
鱼既保留了原本的鲜美,又充分吸收了配料的美味。那葱姜料酒,把鱼的腥味全部去除,只剩美味。
“叶小姐,你这鱼不一般呀!”他睁大眼睛,下了结论。
叶书怡道:“怎么个不一般法?”
“很入味。”潘掌柜说着,拿起另一双筷子,把鱼最中心的肉夹出来吃。
也很入味,和他的猜想一样。
“这是怎么做到的?”他做了三十几年的菜,吃了四十几年的菜,却也没尝过这么恰到好处的鱼。
这不是给多点料的问题。
做任何菜,都不应该指望配料,配料是用来搭配辅佐的,如果配料过多,那么主食材本身的味道就会被淹没。
蒸鱼也是一样,达到入味的必须是做鱼的方法,而不是狂加料。
“潘掌柜,您刚刚不是看着我做的鱼吗?”叶书怡笑了笑说。
对方刚刚是在做手撕鸡,却会在叶书怡每次做到关键一步时,偷瞄一眼。
潘掌柜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他确实是看了。
但是没看明白。
这九不搭八的做法,还能这么好吃,他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是不是叶书怡中途换了一份。
“叶小姐,你刚刚为什么先煎后蒸?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个做法呀!”他猜不出,于是直接问,更方便。
“如果蒸的话,什么鱼更合适?”叶书怡没直接回答,而是问。
“嗯……当然是石斑鱼,皖鱼也不错。石斑鱼鲜美,皖鱼的刺少,又大根,不用费嘴去吐。”潘掌柜略加思考,得出答案。
“那就是了。可是,鱼刺少也要吐刺呀!什么鱼是没刺的?”叶书怡问道。
“啊?”潘掌柜没听说过没刺的鱼啊。
莫非是鱿鱼?
嗯,也是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