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西北六十余里便是滏口陉,进入滏口陉便已经是太行山深处,深山老林本应杳无人烟,却生生被这世道逼的随处可闻人声。
百姓过不下去落草为寇,然后成为以前最痛恨的贼寇劫掠其他百姓,如果袁本初和韩文节一样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循环往复下去冀州迟早大乱。
荀晔撑着脸说道,“袁本初好歹名气在外,应该不会连这点都看不出来。”
就算那家伙不在乎山里有多少山贼,他总得在乎郡县在籍的百姓。
山贼越多百姓越少,百姓越少能征的兵也越少,到时候打仗征不到兵良田无人耕种,堂堂州牧变成光杆司令,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额,情况好像有点像他们并州。
荀晔歪歪脑袋,然后赶紧把既视感甩出去。
虽然他们并州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很惨,但是他们有自知之明,能上下一心往好的方向努力,不像隔壁袁老板守着宝藏也不珍惜。
他没有嫉妒,他才没有嫉妒,不就是大汉十三州中最适合成就帝业的地方,他们并州努努力也不差。
二凤爹是太原起家,始皇爹是关中起家,也没影响他们哇呀呀大杀四方。
区区冀州,哼。
荀小将军心里酸的不行,明面上还假装一点儿都不在乎。
越想越酸,换个话题。
阿爹和叔父们去冀州之前一直担心他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适应的,看看他现在的成就就知道他适应的不得了。
他!荀明光!大汉宁朔将军!十七岁功封苑陵侯!
呜呼,如此优秀,不愧是他。
第43章兵不血刃啊
*
连曹操曹老板最初的理想都是“为国家讨贼立功以封侯作征西将军”,可见封侯拜将是绝大多数人的终极目标。
不过荀晔上辈子接受的教育和封侯拜将完全不沾边儿,这辈子他爹自己就是拒绝朝廷征辟的隐士,自然也不会教他怎么为朝廷卖命,所以他得了个爵位后第一反应就是能在亲爹面前嘚瑟几句。
主要他觉得他这个爵位是用来凑数的,如果不是因为姓荀,事情结束后朝廷顶多给他个不知品级的将军当当。
上头有人好办事,就算他们家叔祖什么都不说,天子看在他们家叔祖的面子上也会对他另眼相待。
虽然绝大部分臣子的梦想是封侯拜将,但是朝廷的爵位越来越不值钱也是事实。
远的不提,单他们光武帝立国后大封功臣就封了八十多个县侯。
毕竟是开国功勋,怎么加封都不为过,只要后面的皇帝能及时止住分封的势头,朝廷也不是养不起几十个可以世袭的列侯。
问题是,后面的败家子儿们不光没有止住分封的势头,反而封的比开国的时候还凶。
他刚被封侯的时候特意打听过,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