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不是只有中化市才存在的问题,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这几十年只重速度的建设狂潮里,大家都在只争朝夕地大干快干,恨不得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特区奇迹,哪有人会在地皮下面去做那么深的工夫。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表下的工夫领导是看不到的,反正张卫正从政几十年,没有见过哪个领导下来视察的时候,会打开井盖,到下水道里去看看究竟的,甚至连问都没有问过。
在现行的体制环境里,领导看不到,就代表你没有做,更说明你没有干出政绩。没有政绩,又哪来的升迁提拔?所以每个城市,都建有光鲜漂亮的政府广场,都建有宽阔笔直的大马路,这些都是领导来了就能看到的,往往这些地表上的工夫做得越好的,升迁的机会就越大。
到了现在,城市质量的问题就出来了,可即便这样,大家也不愿意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反正也不能天天都下大雨,老百姓要骂,就让他骂去吧,又不影响自己的政绩。
&ldo;位于城区内,尤其是位于居民区的污染企业,只要发现,一定要想办法搬走。&rdo;张卫正讲了话,道:&ldo;我们中化市排污管网也需要改造完善,不过这需要有个完整的方案,要循序渐进,不能大挖大拆,更不能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rdo;
张卫正对于改造城区排污管网,心里还是有所顾虑的,要对深埋地下的排污管网进行改造,这可不是个小工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大难题,搞不好你一挖,市民反而埋怨你把城市搞得臭气熏天呢。
对张卫正这避重就轻的表态,曾毅没有说什么,张卫正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就算改造城区排污管网,也需要有个完整的规划,以中化市城区目前的规模,想要彻底改造完成,怕是要五到八年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巨量资金。
不过,张卫正并不排斥对排污管网进行改造,这就说明这件事还是有希望进行的。
曾毅对这个表态也是早有预料,他心里也有准备,就算最终也无法对城区排污管网进行彻底改造,但也可以趁着创卫的机会,对管网的局部进行改造,加大管网排泄能力,对一些低洼地区的管网进行加深,同时增设滤网,减少生活污水的污染浓度。
想到污染浓度这个事,曾毅就有了个念头,对张卫正道:&ldo;张市长,前几天我仔细研了咱们中化市的排污管网图,发现我们四区一园仅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我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部分是直排化江,然后流入大海,还有一部分污水,是直排亘江。&rdo;
张卫正颔首,曾毅说的情况完全属实,中化市目前四区一园,只有在北城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设立这座污水处理厂,是因为北城区有一部分污水因为地理原因无法直排化江和亘江,只能排往位于北城的一座水库。
而这座水库,是中化市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中化市不得不在北城区设立污水处理厂来阻止水库被污染。
&ldo;你接着说!&rdo;张卫正有了点兴趣,建造污水处理厂倒是个好思路,一不劳民,二来还在地表之上,是看得见的好事情。
曾毅便道:&ldo;据我了解,目前北城区的这座污水处理厂,不仅处理能力有限,而且净化后的水也只能达到一级b类水平,随着生活用水的增加,这已经很难保证我们中化市的用水安全了。同时,大量的污水通过化江排往大海,不仅破坏了化江沿线的生态环境,还导致大量农田无法用化江水进行灌溉,甚至连我们中化的近海环境也大不如以前了。&rdo;
张卫正眉头紧锁,他知道曾毅所说并不夸张,如果再这样下去,别说近海环境污染,就是那些用污水灌溉的农田,种出来的粮食也肯定重金属超标,往眼前讲,中化市的用水安全是越来越严峻了。
&ldo;看来建设更高标准的污水处理长,是刻不容缓了!&rdo;张卫正说到,这是同义了曾毅的提议,他又道:&ldo;这个问题上,小曾你有什么好主意?&rdo;
曾毅就站起身来,走到墙上的那张中化市行政区域图前,指着其中两处道:&ldo;除了升级扩建北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外,我建议在这两个地方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大大减少直排化江的污水。&rdo;
张卫正也跟着站起身来,在地图前凝视良久,曾毅选择的两个地方,正好是排污管网直排化江的两个最关键地方,如果在这里进行污水处理,确实可以大大减少污水直排的数量。
只是一下上马三座污水处理厂,张卫正还得再仔细斟酌研究一下。
谁知曾毅大手一挥,指向另外一个地方,道:&ldo;另外,我建议对直排亘江的排污管网进行整合改造,集中到这一处进行污水处理,而且排污标准要最高。&rdo;
张卫正心里讶然,中化市排往亘江的污水不是很多,排往化江才是重头,曾毅不建议整合排往化江的管网,反而要整合排往亘江的管网,这是什么道理啊,再者,中化位于亘江的上游,下游通往隔壁市,是否直排亘江,都完全不影响中化市的饮水安全,对中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极微,真正头疼的应该是下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