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中国后妃全传阅读 > 第173章(第1页)

第173章(第1页)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三月,距神秘夭折整整十年之际,那个小女婴被父母追封为&ot;安定公主&ot;,上谥号曰&ot;思&ot;,并以亲王级别由德业寺隆重迁葬于崇敬寺

&ot;思&ot;,从谥法内涵考究,这是一个颇令人回味的谥号——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道德纯备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远道曰思;迩不爽愿曰思;谋虑不偕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在所有的含义中,&ot;追悔前过&ot;&ot;念终如始&ot;&ot;追悔前愆&ot;显得特别的触目后来武氏成为女皇,收唐高祖千金公主为义女,所改的封号也仍然是&ot;安定公主&ot;母亲的爱与害,同样深不可测

就在将&ot;安定思公主&ot;隆重迁葬后不久(一般认为就在同年),已经年过四旬的武皇后再次生育:在连续生了一堆儿子之后,她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儿,这也是她的最后一个孩子痛心女儿早丧的父亲和心事重重的母亲,对于这样一个女儿的诞生,其喜可知太平公主由降生的那一天起,就得到了父母的百般宠爱,而且还是双倍的宠爱

外祖母杨氏去世的时候,太平公主大约六七岁也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武后向高宗请旨,度女儿出家入道,为杨氏祈福当然,出于父母的宠女之心,太平并没有离开皇宫,而是仍然过着公主的生活但既是要为外祖母祈福,太平就不免要经常来往武宅与皇宫之间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所有进入武宅的宫人女官,都统统被武敏之或诱或逼,一逞兽欲此事一发,武后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咸亨二年(公元671),武后向高宗上本,将武敏之流放雷州,重新改姓名为贺兰敏之

在去往流放地的途中,贺兰敏之上吊自尽(也有说是途经韶州时被武后的使者以马缰勒死)此时,距荣国夫人杨氏去世仅十个月

武敏之的死,可以算在武后的帐上,但若不是他过于放肆放荡,又被杨氏惯坏的话,恐怕也不至于来得如此之快武敏之消失了,杨氏却享受了极高的哀荣高宗下令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都要去武宅吊祭哭灵,并追赠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杨氏为太原王妃

然而,就在杨氏极享哀荣的同时,武后在朝中却日益受到掣肘,与长子李弘之间的矛盾渐渐无法调和李弘这时还不到二十岁,却已经替父监国多次,史书说他仁厚并且体弱多病,还常将政务交予身边亲信处理可以想象,这样的主子真是难逢难遇,早已经被大臣们视做当然的主人而武后毕竟是皇后,从前儿子年幼,高宗多病,国政时常由她处理,现在却实在不好找理由了

权力是毒药,更象是毒品,一但尝到了此中滋味,就再难有人舍得丢弃朝臣和天下人都心知肚胆,武后不甘心就这样回到后宫,李弘也不甘心被母亲当小儿牵制,母子反目只是迟早的问题

虽然对妻子和妻子的娘家百般宠爱,高宗在原则的问题上仍然是偏向儿子的何况高宗多病,凡离京疗养武后都一定要陪伴左右,不得不放手让儿子监国发展势力规模日渐形成的太子势力,令武后难以应对

就在杨氏去世前不久的三月十八日,武后亲信中地位最高的宰相许敬宗年老退休,武后在朝中失去了她最为重视的臂膀,在儿子和丈夫亲信们的夹击下很快就陷入了权力困境这一年又逢大旱、日食等异象天灾武后干脆在母亲去世的第二个月就向高宗上书,表示自愿退出皇后位,以赎天谴

我觉得,与其说是武后心灰意懒,不如说是她在自己的命运上再一次下了重注这封辞职信无异于将了太子一军:别以为是母以子贵,其实也是子以母贵假如不是母亲用尽一切招数正位中宫,你做了嫡子,哪来的太子当?相逼过甚,皇后自请退位,你就成了上有庶兄的废后之子,拿什么名份去当监国太子

辞职信递到boss手里,当然被拒收了高宗坚决不许武后退位母子之间的亲情,逐渐被皇权与后权之争蚕食鲸吞

武后请辞被拒一个月后,太子右中护(左中护为高宗极信任的老臣李勣,由此也可见高宗对长子的偏爱)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罢相据说是被退休在家的许敬宗&ot;发挥余热&ot;搞下来的,但是否也可以理解成是武后辞职迫使太子做出的不得己暂退?

赵仁本虽然被罢相,太子的势力仍然不可动摇,高宗也帮着儿子,甚至于起用太子亲信带兵打仗,武后对此也无能为力

杨氏死后的第二年正月,武后陪着高宗到东都洛阳疗养,李弘再次留京监国据说,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弘&ot;发现&ot;了被母亲幽禁多年的萧淑妃之女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两位公主这时已经三十出头,仍然没能出嫁李弘立即向高宗上书为两个姐姐觅偶,同时要求将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高宗都应允了

对武后来说,儿子的这一举动,是不可原谅的且不说记仇的武后不愿原谅萧淑妃,也因为儿子此举意味着对母亲的一次明显的挑战而得父亲宠爱又&ot;中外属心&ot;的李弘还提请借地贫人,看在此时武后的眼里,恐怕也难免有收买人心之嫌武后的恼恨可想而知她当天就把两名公主配给了当班的卫士权毅、王勖两人被授以刺史之职,携妻赴任

影视作品和小说总是会说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出嫁之时已经三十多岁,甚至还有说四十岁的,或说她们嫁给了当班士卒,似乎以此引证武后为继母不慈

实际上,这都是太夸张了萧淑妃受宠并连续生育的时候,也正是武才人与太子李治私相往来的时候,算起来两位公主最多也就只比李弘大五六岁,虽然已经超过婚龄,但也绝不到三十岁(据宣城公主墓志铭的记载推算,出嫁时的宣城公主二十三岁)此外,在皇宫大殿轮值的卫士,都是官员勋戚们的子弟才有资格担任的,他们出身很高,绝非一般士卒权毅的祖父封卢国公,王勖的祖父封平舒公,都是世家清王朝的公主就经常嫁与侍卫,情形类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