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看过奏疏后召见了苏安恒,还赐食慰劳了一番
第二年,苏安恒再接再励,又上了一道表章:&ot;臣闻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有隋失驭,群雄鹿骇,唐家亲事戎旅,以平宇县,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日前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今太子年德已盛,尚贪有大宝,忘母子之恩,蔽其元良,以据神器,何旅颜面见唐家宗庙、大帝陵寝哉!臣谓天意人事,还归李氏物极则复,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诚能高揖万机,自怡圣心,史臣书之,乐府歌之,斯盛事也臣闻见过不谏非忠,畏死不言非勇陛下以臣为忠,则择是而用;以为不忠,则斩臣头以令天下&ot;
这道刺眼的表章递上,女皇并未动怒,但也没有给任何答复
武则天何尝不知道苏安恒所说的都是忠言,都是实情然而要做这个退位的决定又谈何容易从大帝变成太后,差别实在太大,世上有谁能够做得到?中国历史早已经给出了答案,所有的禅位都是在政变下不得不为,唯一一个情愿禅位的乾隆,在退位后也仍然独揽大权,嘉庆只能做&ot;学徒皇帝&ot;
犹豫不决中,时间到了神龙元年(公元705)正月初一,八十二岁的女皇颂下了这样一道旨意:&ot;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ot;也就是说,女皇赦免了自公元684年以来所有被她严厉打击过的所有政敌,甚至包括历次反对她统治、反对她创立武周王朝的反叛者这道圣意意味着一件事:女皇病重了从此她已经再不能象从前那样&ot;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旰食忘眠,希缉南薰之化&ot;地日理万机了她在长生殿内养病,独自追忆过去的种种,不见儿女更不见宰臣,只有张氏兄弟和宫人随侍身边,她所有的决定,都由二张传达
对于这样的局面,朝中议论纷纷,都认为二张与太子李显有宿怨,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危害太子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五人便打算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女皇归政李显他们首先找到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张柬之问道:&ot;将军今日的富贵,是谁给的?&ot;李多祚命运坎坷,乃是李义府的儿子当年李义府得罪高宗,不但被全家流放,而且还天各一方不得聚首,郁郁而终武则天一直记着他首倡立自己为皇后之事,视之为恩人,刚刚掌权就立刻将李义府的家人全数赦免,对李多祚也关爱有加,一路提拔张柬之这样一问,李多祚立刻声泪俱下,回答:&ot;大帝也!&ot;
张柬之等的就是这一句,马上又说:&ot;如今大帝之子面临张氏兄弟的威胁,眼前就是将军报答大帝的机会到了&ot;李多祚前思后想,终于答应做策应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带兵入宫,斩杀了张氏兄弟;让李多祚、李湛、王同皎去东宫劝李显主持政变李显却唯恐眼前是个骗局,回答妙极:&ot;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ot;李湛不知眼前这位爷是真孝敬还是假谦虚,大急曰:&ot;我们不顾祸患家族来保你做皇帝,你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我们的命吗!&ot;不容分说,命王同皎将李显连搀带抱地弄上马鞍,带进了长生殿里
面对儿子和朝臣,女皇立即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她问李显道:&ot;怎么会是你?那两个小子杀了就杀了吧,你可以回东宫了&ot;李显不敢出声,恒彦范怕这位太子当真掉头走人,立即上前道:&ot;请陛下传位太子!&ot;面对这样的局面,女皇知道大势已去,不再多说什么了
太平公主也适时来见女皇,请母亲做出姿态,不要影响儿子的名声于是,一纸虽无实际意义,却不可缺少的传位敕书通过太平公主之手送到了李显面前
正月二十三日,太子李显监国
正月二十四日,传位敕书宣布冷冰冰的政变被母子亲情遮掩,蒙在鼓里的百姓欢天喜地
正月二十五日,49岁的李显再次登基为帝相王李旦封太尉,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免除税赋一年,放宫女3000人李氏皇族中所有被流放被籍没者,子孙复籍封爵封官所有被周兴等酷吏残害的家族一并昭雪,子孙为奴婢者恢复平民身份取回家产同时大赦天下——除张易之家族以外——四年前儿女并丧的惨境,李显终身都无法忘却
正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对于这座宫殿,现在的人多数因为宫怨诗,认为它一定凄冷荒芜事实上,唐玄宗天宝以前的上阳宫异常奢华这座宫殿兴建于唐高宗上元年间,位于天津桥北,宫殿跨越洛水,恢宏富丽,女皇时期这座宫殿修葺得更加金碧辉煌唐玄宗对上阳宫也极有好感,先后五次来洛阳,每次都住一年半载自天宝以后,唐玄宗长住长安,不再来往洛阳这才使得上阳宫女再难冀望帝宠,成了宫怨词的主要场景只是女皇入住的上阳宫虽然奢华,虽然有极佳的物质享受,住在里面的女皇心里会怎么想呢?
二月初一,李显为母亲上尊号为&ot;则天大圣皇帝&ot;,并率百官齐赴上阳宫问候起居,此后每十日如此一往
二月初四,李显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也一并恢复至高宗时代的模样改神都(洛阳)为东都,北都恢复旧称并州太上老君也恢复了&ot;玄元皇帝&ot;的尊号
五月初四,李显将武周王朝七代追封皇帝的牌位迁于长安崇尊庙,同时下诏:&ot;武氏三代名讳,奏事者皆不得犯&ot;
五月初七,李显立李唐王朝太庙于东都洛阳,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武三思武攸暨由亲王降为郡王,其余诸武氏王降封为为公赐免十死铁券予十六功臣,武攸暨武三思名列其中——事实上,张柬之等五人被明尊暗降,虽然封了王爵,却从此罢知政事,远离了宰相将领的实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