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中国后妃全传阅读 > 第288章(第1页)

第288章(第1页)

&ot;上屋搬下屋,不见一箩谷&ot;经过了多次搬迁,朱家的处境,到了贫寒都不足以形容的地步在传说中,儿时的朱元璋曾经饥饿得想去挖小老鼠吃,却在鼠洞中发现了大老鼠储存过冬的各种粮豆于是大喜过望地兜回家中,让母亲将这些粮豆煮成了一锅粥,饱餐了一顿对这锅粥的记忆,一直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盘旋,当他登基为帝后,还特意要求御厨在那天熬制据说,这一天就是腊八,而粥就是腊八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腊八这天食用各色粮豆杂果煮制的八宝粥,又有几人体会得了朱元璋儿时的痛苦

在艰难中,时间推移到了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这年朱元璋十七岁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甲申是他一生都不愿回想的年份就在这一年,江淮大旱,蝗灾又起,瘟疫随之肆虐,逃荒的、病死的、饿死的,江淮一带十户九空,朱家也未能幸免四月六日至二十二日,短短的十几天里,瘟疫和饥饿就夺去了朱元璋父亲、母亲、大哥、大哥长子,共四口人的性命

人死了总不能留在家里可是这时的朱家穷得四壁萧然,哪里出得起棺材钱?朱元璋只能和二哥一起,将亲人的尸体用草席裹着先抬到村外去据说玄乎的事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地面居然涌成坟茔,将朱世珍夫妇给掩埋了在传说中,这是老天爷为朱元璋这个未来皇帝选定的&ot;风水宝地&ot;,而且还特地为他做苦工,免去他挖土之累与这样的玄乎相比,另一种说法更靠谱:两兄弟不忍将父母兄侄丢弃在乱葬岗,却又根本买不起葬地,于是抬着破席卷不知该往何处,只能在村外徘徊缚席的草绳早已陈旧,一来二去的就散断了兄弟俩无奈,只得将尸体暂时放在一处山坡下,两人先去向雇佣自家的大户哀求,指望能施舍一块葬地再怎样的苦求,也没有激起大户丝毫同情朱氏兄弟只能痛哭着回到山坡去却吃惊地发现,方才一阵雷雨竟引致山上泥石崩塌,将家人遗体都掩埋了起来目瞪口呆的朱家兄弟只能回村求助幸好,这片山坡地属于另一富户刘继祖,他一口答应朱家兄弟就地为墓,埋葬家人

据记载,凤阳是刘氏聚居地之一,此地先祖可上溯至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先前拒绝施舍葬地给朱元璋的大户也姓刘,与刘继祖还是至亲二十年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刘继祖被追封为&ot;义惠侯&ot;

&ot;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ot;多年后朱元璋追想父母的死葬场景,依然难以控制情绪,嚎啕痛哭,这也成为他称帝后拒绝庆寿的原因

朱初一死后家人各奔东西的场面再次重演随着朱世珍夫妇的弃世,朱家兄弟也不得不各谋生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朱兴隆)寡妻王氏带着剩下的一双儿女(后来的江西大都督朱文正及福成公主)投奔娘家,二哥留在破屋里为朱家守业以祭奠父母,三哥就近做了另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此户也姓刘)

最后是朱元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常患重病,曾在当地寺院中寄名,后来家庭难以维持生计,而他出生前后又&ot;异样&ot;连连,母亲陈氏做为算命先生的女儿,认为这个小儿子实在&ot;命硬&ot;,不止一次想要干脆将他送去出家,都因朱世珍反对而中止如今朱元璋没处归着,又想到了母亲当年的计划,干脆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寄名的寺庙皇觉寺当了和尚(原址在安徽凤阳县凤凰山日精峰下)

然而破屋偏逢连夜雨朱元璋本以为进了寺庙就能有片瓦遮盖,有充饥之食,却没有想到饥荒之年,寺庙所得施舍也极为有限,根本养活不了一众僧徒和尚当了才个把月,朱元璋就不得不四处托钵游方

和尚游方,是好听的说法,但实际的情形却与沿街叫化乞讨没什么两样,还少了些头发朱元璋在外游食,破衲芒鞋,走遍庐州(合肥)、光州(潢川)、汝州(临汝)、颍州(阜阳)等地,不但风餐露宿,而且途中卧病几死,历尽艰险和炎凉,才在三年后返回寺庙,过上了虽然贫困却还有屋顶遮风挡雨,也有粗衣淡饭保障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大约是自朱元璋出生以来最舒服的了

一眨眼,又是五年过去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红巾大起义爆发

会爆发起义,当然是因为天怨人怒积累已久,事实上在元朝统治的中后期,起义就一直没断过而红巾起义最终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爆发起义的引线不是火,是水黄河水

自至正二年以来,黄河就象疯了一样,连年决堤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拖到至正十一年,元政府终于议定了修复河道的主意

四月,元顺帝命工部尚书贾鲁为河防使主持治河贾鲁动用民工15万,再加淮扬驻军2万,共计十七万人之众,耗银&ot;中统钞百八十四万五千六百三十六锭有奇&ot;,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修整了沿河缺口一百零七处,堵塞决口并使黄河回归故道对于贾鲁的修河成就,明朝人曾评价说:&ot;贾鲁修黄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ot;;认为贾鲁&ot;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ot;,完成了一项泽惠后世的功业

然而这项治河工程,在当时却是实在劳役太重、时间太紧,加上直接役管的官吏鞭役务工的军民,更何况这些军民已经多年在灾害中饱受苦难却被元朝廷弃之不顾,积怨已到爆发的边缘

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和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韩山童早已经在策划造反,并利用白莲教宣传&ot;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ot;&ot;明王出世&ot;,还编出民谣广泛流传&ot;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ot;此时他们看准时机,将一只凿好的独眼石人埋在黄陵岗(山东曹县西南)附近的黄河河道处,有意让民工掘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