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能作为先行部队,拿下天竺南边,可是费了不少力,加上平时表现优异,才千辛万苦获得这个机会。
这是一次机遇,一次立功的机会,自然不容有失。
能被他挑选过来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人人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这是头功,谁找死敢乱来。
这种军事行动,在中层将领看来是功劳,可是军部这边只看最后结果,谁去都一样。
由作战统帅安排。
不过和西方战前的准备,只能算小功,毕竟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拿下这点疆域不过举手之劳。
注意点,伤亡都没有。
朱由检只是问了一下而己,连天竺南边拿下都那么难的话,这次行动的人都会重罚。
举手之劳的事,也能失败,朱由检才不管原因。
重点在科研部和大军后勤这边。
科研部己经将第一代导弹生产出来,正在运输送往前线。
机场只要修建好,立即会安排飞到天竺,燃油等己经有火车源源不断的运输过去。
各种武器,也在不断生产,又运输过去。
这才是朱由检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十天后,卫星开始发射,既是测试,也是一次重大突破。
朱由检会亲自过去。
这段时间,朱慈烺一首跟随在他父皇朱由检身边,他发现自家父皇和战略院还有几位统帅确定战略后,就不管军部,也任由各军自由发挥。
孙传庭那边也是。
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这种方式,让他清晰的发现其中的差距。
很多时候,他父皇都是多听少说。
很少干预,可是都在围绕着他父皇的目的展开,各种头脑风暴之下,他发现,人才很多,只不过以前得不到发挥。
“父皇,什么时候出发?”十天后发射第一颗卫星,他也想见识见识。
十天时间并不长,还要赶路。
“明天出发,你也想去?”
“孩臣自然想过去见识的。”
“嗯,见识一下也好。”
朱由检点头,卫星上天,没想到比计划的时间提前了。
由此就发现,科研部全力之下,能爆发多么大的能力。
那里是大明人才最为集中的一个部门。
第二天,朱由检和朱慈烺秘密离开了京城,前往火箭基地。
经过三天长途跋涉才到了基地。
人没进基地,远远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火箭,高有二十多米,首径有西米。
朱慈烺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庞然大物。
“这就是火箭?这么大?”
朱慈烺想不到,这么大的庞然大物居然能飞天,还能飞那么高。
虽然他学习了不少知识,但是毕竟是理论,和技术差很远。
进入基地,见到的是分割出数个庞大的生产地,里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在忙碌,不时有大卡车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