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大明京城,变成了一个巨大而焦灼的棋盘,上演着一出惊心动魄的三国杀。
第一方,是以秦王、晋王为首的诸王集团。他们的优势在于法理和名望。秦王朱樉是朱元璋在世最年长的儿子,是为长;晋王朱棡则在诸王中素有贤名。他们的党羽在朝堂上,不断地引经据典,强调国赖长君、立贤以安天下,从道德和祖宗法理的制高点上,持续对储位施压。
第二方,是以蓝玉、朱允樋为首的武勋集团。他们的优势在于军功和势大。淮西勋贵集团的势力盘根错节,几乎掌控了大半个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蓝玉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展示肌肉,让朱允樋在武将圈子里混脸熟,摆出了一副谁敢不服,就用兵权说话的强横架势。
第三方,则是日薄西山的东宫集团。朱允炆虽然失势,但毕竟还顶着嫡长孙的名分,并且有黄子澄、齐泰等大量文官的死忠支持。他们不断地强调祖制不可废,与前两方势力在朝堂上互相攻讦,做着困兽之斗。
三方势力,各有优势,也各有顾忌,一时间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谁也奈何不了谁,整个京城的政治斗争,陷入了诡异的焦灼之中。
深夜,秦王府,密室。
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的首席代表,两位在朝中身居高位的谋臣,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秦王代表率先开口,语气中充满了焦虑,“我们和东宫那帮文官斗来斗去,只会让蓝玉那帮武夫坐收渔利!那个朱允樋,最近在军中的风头太盛了!”
晋王代表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蓝玉就是一介莽夫,但他手里的兵权太硬,行事又毫无顾忌。必须想办法,先把他这根最碍事的搅屎棍给拔了!否则,我们就算斗倒了朱允炆,也难保他不会带着兵,行那不轨之事!”
两人一拍即合。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局面,东宫朱允炆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真正的、也是最强的对手,是那个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蓝玉!
一个毒计,在密室中悄然成型——联手最弱的东宫文官集团,动用各自在文官体系中的全部力量,集中所有火力,先将势力最大、行事也最嚣张跋扈的蓝玉集团,拉下水!
至于之后,解决了蓝玉和朱允炆,他们两家再各凭本事,争夺那最后的皇位。
第二天的奉天殿早朝,风向,一夜之间就变了。
就在蓝玉和他的党羽们,还准备继续看秦晋两王与东宫集团狗咬狗的时候。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为首,数十名文官,如同约好了一般,同时从队列中走出!
“臣,有本奏!”“臣,亦有本奏!”“臣等,皆有本奏!”
他们手中高举着弹劾奏章,目标不再是朱允炆,而是惊人地一致——首指凉国公蓝玉,以及他背后的整个淮西勋贵集团!
“启奏陛下!臣弹劾凉国公蓝玉,侵占民田万亩,逼死人命!”
“启奏陛下!臣弹劾永平侯谢成,私下走私贩盐,牟取暴利!”
“启奏陛下!臣弹劾定远侯王弼,军中吃空饷,杀良冒功!”
一份份奏章,如同万箭齐发,密集地射向了武勋集团。
奏章里,证据确凿,罗列了淮西勋贵们这些年数十条滔天大罪。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全是声讨蓝玉党羽的声音。
蓝玉和他那帮武将兄弟们,何曾见过这种阵仗。
他们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根本不懂朝堂辩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