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在朱雄英那番分、治、用的完美对答之后,陷入了长久的、震撼的寂静。
之前还咄咄逼人、自诩手握礼法利器的清流领袖张端,此刻面色涨红,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而那些武将勋贵们,则个个面露喜色,看向朱雄英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龙椅之上,朱元璋看着满朝文武这截然不同的反应,特别是那个被驳得哑口无言的张端,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满意的神色。
他重重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一声闷响,为这场朝堂交锋,做出了最后的、一锤定音的裁决。
“好!”他的声音,威严无比,“就照皇长孙说的办!”
随即,他对着殿下群臣,下达了正式的圣旨:
“传旨!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蓝玉一案!所涉人等,罪行轻重,功过赏罚,一切,皆由案子的证据来定夺!”
“退朝!”
“陛下圣明!殿下英明!”
众臣高呼,然后缓缓退去。他们知道,蓝玉的案子,看似是交给了三法司,但皇帝那句就照皇长孙说的办,己经说明了一切。
这个案子真正的审判权,己经落在了这位年仅十几岁、第一次临朝听政的准储君手中。
下朝之后,朱元璋没有首接回自己的寝宫,而是心情极好地,带着朱雄英,来到了御花园。
金秋时节,御花园内菊花盛开,桂香浮动。
朱元璋屏退了所有随行的太监和宫女,只留下他们祖孙二人,漫步在清幽的石子路上。
这里没有了朝堂的肃杀与权谋,气氛显得格外轻松。
朱元璋看着身旁,这个身高己经快要追上自己的孙子,那张与标儿有七分相似的脸上,己经褪去了少年人的青涩,多了一份不怒自威的沉稳。
他心中越看越是喜欢,仿佛不经意地,开口问道:
“雄英,你刚才在朝堂上,言之凿凿,说要将蓝玉明正典刑。”
“你是真的想要他的命吗?”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是这位老皇帝,对继承人的一次试探。
他想看看,自己的这个孙子,究竟是一个只懂对错的法家酷吏,还是一个懂得平衡与利用的真正君王。
朱雄英闻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如同狐狸般的狡黠笑容。
他对着自己的皇爷爷,轻轻地,摇了摇头。
“皇爷爷,孙儿怎么可能,真的舍得杀掉蓝玉呢?”朱雄英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
他知道,刚才在朝堂上的表现,己经通过了能力的考验。而现在,则是展现自己心术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