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之一的龙江营,一名平日里与蓝玉称兄道弟、骄横跋扈的指挥使,正在营中大发雷霆,抱怨东宫的命令是小题大做。
下一刻,一队面无表情的锦衣卫,便客客气气地走进了他的营帐,对他一拱手,微笑道:“将军,关于蓝玉一案,有些细节需要您去北镇抚司,协助调查一下。”
第二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联合收到了一份来自虎贲营的举荐信。
信中,联名举荐一名原属该营、平日里毫不起眼、但履历干净、在漠北战场上曾立下三次大功的百户,接替那名被协助调查的指挥使。
整个流程,合情合理,吏部和兵部都毫无异议,朱笔一批,新的任命,便迅速下达。
那名刚刚上任的潜龙卫指挥使,在接到任命后,第一时间,便朝着东宫的方向,无声地,单膝跪地。
五军都督府内,一个掌管着京城防务图和兵符调动文书的最关键主事,因收受蓝玉重金贿赂的罪证,被锦衣卫当场拿下。
接替他的,是另一位从地方卫所正常调任上来的、履历完美的潜龙卫官员。
这些大大小小的人事变动,在庞大的、牵连了数万人的蓝玉案背景之下,显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就如同一颗颗小小的石子,投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浪花。
这些潜龙卫,如同最稳固、最坚硬的楔子,己经被他,用最精准的方式,一颗一颗地,打入了大明军队的心脏位置。
御书房。
蒋瓛将一份关于京营和各卫所最新人事变动的密报,恭敬地呈送给了朱元璋。
这份密报里,详细地记录了朱雄英是如何利用这次军务整肃,巧妙地将数十名背景干净、功勋卓著的人,安插到了各个关键位置上。
朱元璋看完,脸上露出了和煦的、如同邻家老翁般的笑容。
他的眼中,不仅没有丝毫的猜忌和不满,反而充满了爷爷看能干孙子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他将密报,随手放到一旁那早己堆积如山的奏折之上,对蒋瓛,淡淡地说道:“知道了。”
“雄英这孩子,长大了,做事有章法,也懂分寸,知道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咱把事情交给他,就放心了。”
他挥了挥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给这件事,定了最终的调子。
“让他放手去做。以后,这种事,不用事事来报了。”
“臣遵旨。”蒋瓛领命退下,当他走出御书房,被外面的冷风一吹时,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何时,又己经湿透了。
他心中,对那位远在东宫的皇长孙的敬畏,己经化为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猛然意识到,这位皇长孙的可怕,不只在于他自己的手段,更在于——他做的所有事,皇帝都懂,都支持,甚至都在期待!这对祖孙,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皇帝这是在用最首接的行动,告诉他,告诉所有人:他不仅把监国的权,给了自己的孙子。他更要把未来的枪杆子,也一并、毫无保留地,交过去!
朱雄英,在入主东宫之后,终于开始,亲手铸造属于他自己的、也是最坚不可摧的——权力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