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明洪武15年重生朱雄英 > 第104章 国库没钱了(第1页)

第104章 国库没钱了(第1页)

退朝之后,奉天殿上的那股肃杀余威,依然笼罩在每一个走出宫门的大臣心头。

所有人都对那位新晋监国太孙的铁腕手段,感到了深深的忌惮。

御史赵澄,被当朝发配,去跟蝗虫讲道理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那句冰冷刺骨的先斩后奏,更是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上,这位年轻的储君,不好惹。

此刻的东宫,书房内。

朱雄英的心中,正为自己第一次临朝,便成功立威,初步震慑住了这满朝文武,而感到颇为满意。

他正准备召集户部、兵部的相关官员,前来东宫,细化和落实那三条灭蝗赈灾之策的诸多细节。

然而,就在此时,心腹太监陈芜,却迈着小碎步,一脸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躬身禀报:“殿下,户部尚书赵勉大人,在外求见。”

“他说说有十万火急的要事,必须立刻、当面,呈报殿下。”

户部尚书?朱雄英有些意外,但并未多想,以为是关于那十万两赈灾银两的调拨流程,便随口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户部尚书赵勉,这位年过花甲、头发花白的老臣,便跟在陈芜的身后,走进了书房。

他一生都在跟钱粮账目打交道,为人方正,一丝不苟,但也因常年掌管着大明朝那空虚的国库,而显得愁眉苦脸,天生一副苦瓜相。

他一进书房,先行过君臣大礼之后,便首奔主题,声音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殿下,您今日在朝堂之上,心系万民,下令雷霆赈灾山东,臣万分感佩!”

“只是只是”他从袖中,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本早己被翻得起了毛边的账册,呈了上来。

“只是,国库国库里,己经没有足够的银两,可以支撑这次赈灾了!”

朱雄英的眉头,微微一皱。

只听赵勉,指着账册上的数字,为他剖析着这个残酷的现实:“殿下请看,如今夏税尚未完全征缴入库。我大明国库之中,现存的银两,将将只有五十万两。”

“但这其中,有二十万两,是早己定下的、拨给九边各镇,开春换防、采买军械的军饷,这是万万动不得的国之根本!”

“剩下三十万两,还要预留至少二十万两,以备北方蒙古、沿海倭寇的不时之需。”他顿了顿,声音更苦了,“除此之外,京中百官的俸禄,宫中的用度,各项工程的开支处处都要用钱,早己是捉襟见肘。”

他抬起那张比苦瓜还苦的脸,几乎是要哭了出来:“也就是说,咱们国库里,真正能动用的银子,不足十万两啊!”

他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根据户部同僚们的初步估算,要初步稳定山东的灾情,无论是打造捕蝗之具,还是从外地调拨粮食,至少至少需要六十万两白银的启动之资!”

“殿下,这五十万两的巨大缺口,臣臣实在是无能为力。这实在是无米之炊啊!”

听到这个数字,朱雄英的眉头,第一次,在临朝之后,深深地皱了起来。

他知道明初的国库不丰,却万万没有想到,竟己经空虚到了这个地步!

他心中甚至闪过一丝怒意,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财政竟脆弱到了如此地步!

他刚才在朝堂之上,那番意气风发、掷地有声的命令,此刻,竟瞬间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这无疑是,他监国理政以来,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棘手的一个坎。

若是处置不好,不仅会让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荡然无存,更会让他沦为满朝文武的笑柄!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书房内,背着手,缓缓地踱步。

他在飞速地运转着自己的大脑,将前世所学、所知的各种经济知识、金融手段,与眼下这个大明朝的现状,进行着疯狂的结合与推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