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呢?”傅延川想到了什么:“开金店?”
“对,注册一个金店品牌公司,开金店!”现在的医院,沈君如打理很好,已经稳定下来,就算换个院长,也不会影响。
最难的几年,沈君如都撑过来了,交给她徒弟沈君如放心。
她这几年带了好几个医术不错的徒弟,沈君如可以安心放手。
她空间那么多狗头金,不开公司不好冶炼。
之前是政策原因,她不能开公司。
现在开公司有各种补助和放宽的条件,沈君如再不开,难道等七八十岁吗?
她才六十岁,还能奋斗好几年呢!
退休是不能退休,不过是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而已。
老两口商量好,傅延川提出退休,校长挽留好几次,见傅延川这么坚定,只能同意傅延川退休,
傅延川交接好自已的工作,把他带出来的学生安排好后,便开始跑注册建筑公司的事情。
沈君如这边,说是要退休,却没那么快。
等上面的人同意她退休,已经是半年后。
沈君如推荐的徒弟,通过考察,确定能胜任院长这个职位,沈君如才安心退休,她的工作,有人接手,便收拾收拾自已的东西,从医院离开。
徒弟几个,还订了一个包间,恭祝沈君如退休生活快乐。
沈君如笑着和大家吃吃喝喝,老生常谈的教导几句,被傅延川接走了。
原本是邀请傅延川一起来吃饭的,沈君如拒绝了,让他多陪陪孙子孙女们,等他们有自已的公司,就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们。
沈君如坐在傅延川的二八大杠后面,抱着他的腰,和他说起退休的事情,虽然不舍,该退休的时候,还是要退休。
他们可是还有事业第二春的。
伤感没几秒,又开始在新的事业上发光发热。
沈君如和傅延川注册公司很顺利,老两口人脉广,这几年在京市混得不错,他们退休后搞点事干,大家都很支持,特别是现在是在政策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
沈君如和傅延川还在银行贷款了。
这个时候的贷款很好办,他们就算六十岁了,退休金不错,而且贷款不是很多,银行愿意贷款给他们。
沈君如和傅延川的公司一开始规模不大,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小地方工作。
他们可以说是光杆司令。
傅延川是建筑公司,需要的人才,直接去学校找,不过这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吃铁饭碗,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小公司。
傅延川看好的几个,都没来。
傅延川也不着急,他带的学生,知道他开了建筑公司,找傅延川聊了几句,在单位干的不太顺的人,愿意跟着闯一闯。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很快,傅延川的建筑公司,基本框架出来了。
沈君如想的是,他们现在办公的地方太简陋,她手上有钱,就让傅延川拿一块地练手,先把他们两家公司的办公楼修建出来,一楼临街的大铺面,她用来开金店。
楼上就是公司。
傅延川有了自家小老太的支持,在她的指点下,在后来很繁华的地方,提前拿了一块地,修建了一个六楼高的大厦,这年代,人工不贵,很多知青回城后找不到工作。
他们有的是力气,只要有工作,大家都愿意干。
巷子里看着长大的一个孩子,这会儿游手好闲,没工作,没媳妇,没生活来源,在家里被嫌弃,日子过不下去。
上辈子给沈君如帮了几次忙,人不错,沈君如这辈子愿意提携一下,让他找一些愿意干苦力的人,让他当包工头,负责建筑工人。
后来自已还成立了建筑公司,不过,和傅延川的不能比,他只是小打小闹。
就这样,拥有上亿资产,实现财富自由。
每每想起自已的发家之路,都要感谢沈君如和傅延川,要不是他们两位长辈愿意提携,带他赚钱,他根本不会走上包工头,以及建筑公司老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