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华又停顿了一下,还是开了口,“朱所长,你没想过要投刊吗?”
说实话,王康华绝对不会怀疑她的科研水平,就算自己怀疑,他们本校参与植物生长催化剂项目的老师都不能答应。
可是,他真的很奇怪,她明明有这么多成果,却很少写过论文。
好像除了张怀敏草莓种子不发芽以及怀山镇龙吸水的两篇论文外,就再也没见过她发表其他论文了。
但她学生云柯可都在国外一区见刊两篇文章了,听说最后一篇也正在投刊呢。
估计这篇上一区也没问题。
奇怪的是作为他导师,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加上去。
其实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无论是她学生云柯还是张怀敏等人的论文成果的取得,她绝对是占了主力位置的。
按理说,这些论文她全当通讯作者也都是应该的,可是到最后,却是她发的论文最少,就连自己学生发的数量都够不上。
不得不让人疑惑。
事实上,学界的人开会后聚餐时也经常会谈到这个话题。
当然那些人也没有怀疑她的实力,只是有学者怀疑她是不是跟袁老一样是不是实用学派,对研究学派的这些发论文并不感兴趣。
“虽说论文对你现在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可到底也是一项重要成果展现,要是能发的话发发也挺好的,总省得旁人不断议论,要是你不知道发什么一区刊物,我也能帮你参谋参谋。”
王康华一上来就每把国内那些期刊或者在国际上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放在考虑范围内,甚至就连一区的有些较低排名的刊物都排除出去了。
俨然一副对她很有信心的样子。
甚至在她还没说话的时候,就自动开始想她最近的成果适合发那个期刊。
他这话绝对是很亲近她才会主动跟她提的,朱景意自然能感受到他的好意,只是还真不是她不发,而是她一直在考虑一些事情。
既然他提起了,那她也就实话实说了。
“其实我是想发国内刊。”
王康华这就不理解了,“咱们国内这方面的刊物远远没有一区那些国际刊影响力大。”
只要是搞科研的,每个人想发的都是国际顶刊,只有那些大不了顶刊的人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国内那些刊物。
以至于一直以来国内刊发小成果,够得上顶刊的成果绝对发顶刊的想法根深蒂固。
她的想法压根是跟大家反着来的。
“我能问句为什么吗?”王康华认真问。
朱景意反问他一句,“王校长,您觉得植物育种旬刊现在跟之前有变化吗?”
植物育种旬刊?
这个刊物的发刊地是江城,跟云省隔的距离有点远,但到底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他也认识这家刊物的主编和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