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们了解很少有院所能像研究所这样为学生们发放如此高的学期补助,完全可以覆盖他们平常的消费,节省点的一年还能攒下来不少万,跟毕业上班挣的钱也差不多了。
而且所里老师对他们还好。
甚至如果你觉得老师有t违规的地方,完全可以报到副所长那边,自然会有最严格的处置给他们一个交代。
更别说他们所长还是国内植物学界超厉害的学者了。
这两年来她不光跟滨城农大那边合作研究成功了新的大豆品种,还和其他院校合作在沙漠里种下了好多生长速度极快的樟子松以及其他经济作物。
其中加剧包括蜜浆果在内的水果类以及大芸在内的中药类。
尽管这些经济作物刚种下去没多久,还未形成规模效益。
不过去年的销量就很不错,可以看出再继续个几年,这片沙漠将会创造出多么庞大的市场价值,而这更将会为沙漠地区和附近人民带来多少收入。
正是因为她的影响,好些院校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这片曾经被认为不适合作物生长的恶劣环境中,也相继培育出不少能在沙漠地区生长的作物新品种来。
当然,在所有新品种里,她和滨城农大合作的能在沙漠地区生长良好的大豆品种极为惹人瞩目。
最近张一扬简直大大出了名。
他发表的沙漠大豆论文直接刊登在了植物学报上。
谁不知道哪怕是自家学生,植物学报也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
特别是随着在植物学报上刊发论文的作者级别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不仅是国内植物学界学者想投,就连很多国外的知名学者竟然也投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学报在植物期刊界的地位水涨船高,在全球的引用量都上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
正因为此,植物学报的收稿标准也在飞速提升,这种程度下他的论文还能发表,可见审稿人一致认为这篇论文的价值很高。
谁说不是呢。
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好多人都惊了。
说实话,在沙漠里种大豆虽不是没人做过,可同时具备生长周期短、耐恶劣环境能力强、出豆率高等诸多优势的却没有。
众所周知,华国是大豆进口大国,对国外大豆的依存度极高,向来是华国的一块心病,还是其他种植大豆国家拿捏华国的一块砝码。
要是这个论文的内容是真的,也就相当于悬挂在华国头上的一支箭被彻彻底底拔出来了,更何况这两年来凭借好些被缩短生长时间的作物,已经让华国摆脱了很多以往长期依赖进口的禁锢。
现在又出了这么个事儿,不得不说很多人气得直跳脚。
“假的,绝对是假的。”
“我们研究了那么久都只能采用转基因后才有那么高的产量,凭什么她产量跟我们差不多,还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更别说植物生长催化剂的研究各国都在开展,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凭什么她的研究那么顺利,咱们研究出来的只能对少部分植物起作用?”
华国能在沙漠种植大豆确实对他们来说是个噩耗,可是她又在一个物种上提升了植物生长速度就叫人害怕了。
合着全世界两年研究都没突破的难关,她顺利地就过了。
其他人也是很烦躁,但是也能将把的自己给自己一个解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