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刺激了这个小地方的发展,于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地方就成了。
而这时候,汽车产业的产品可以开始出口了,而在这个初具规模的小城,在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资源的帮助,而他们这时候只能通过从头开始或者进口的方式来得到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资源和产品,都是依靠这个小地方就能成的,所以他们必然有进口。
于是,进出口行业就有了,海关就有了。
再发展几年,一切就步入正轨了。
等到快速发展期结束,这时候,一座城市,便已然出现了。
这便就是一个重工业产业的力量。
这个例子还是可以用十一堰来形容。
60年代的十一堰,只是中国无数深山小镇中的一个。这个地方北有武当山,南有神农架,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意思是说垒起整整十道堰才能开出地来种。
根据当地的说法,只有一间打铁店,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足以传遍整个小镇——这就是当时那里的全部的“工业基础”。
虽然这个地方是中国的中心地带,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但却因为地势险恶,而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要说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即便是职工的基本生活,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
但仅仅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这位地方,就变成了一座城市。
如今的十一堰再也不到当初荒野山沟的痕迹。
如果用形象一些的话来说,在五十年前,这个地方是一个茅草屋,刮风下雨的时候,屋里都会下小雨。而到了五十年之后,这个地方却成为了一座五十层的现代化的大厦。
当初的十一堰,并不是要建一座城,但是因为它要发展工业,于是,这座城就出来了。
重工业本身或许利润稀薄,但是缺少了这些工业,那肯定是不行的。
美国这时候不断的去工业化、将轻重工业一起拉到国外去,这就注定了美国的经济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空壳,应对金融危机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弱。
在40年代到0年代,美国也是发生了多次的金融危机,但是无论是那一次金融危机,都没有200年的那一次来得深远,这就是因为这时候的美国是半个世界的中心,而且他们国内也有充足的力量。
所以他们不惧危机。
霍尔克的计划,也是干脆让凯瑟琳就搬到国外去建厂。
不过凯瑟琳在到对方的这个计划的时候,却是有些顾虑。
毕竟,汽车工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个工业想要发展的话,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放在国外显然不保险。
但是让凯瑟琳伤脑筋的是,美国的人工一年比一年贵,作为一个资本家,凯瑟琳觉得,在这上面大刺刺的花钱,那简直就是犯罪!
“还是暂时放国内吧……”
凯瑟琳这样说着。
在凯瑟琳来,自动化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切都能够交给机器来完成,那就可以了。
至少自己不用顾忌各种问题。
“但这样就好了么?这家伙的野心和目光完全不一致啊……”
凯瑟琳有些不屑的将霍尔克的计划书扔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