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如果都是0级的存在——前者是个菜,而后者却已经是超神的存在了。
即便双方的力量相等,前者也是个奶妈……呃,想到这个词,凯瑟琳就心情恶劣……而后者的话。则是一个拿着连枷的暴力分子。
双方之间已经没办法进行对比了。
或许等到这个时代的2世纪,和凯瑟琳曾经的2世纪,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了吧……
凯瑟琳是这样想着的。
不过一些可以参考的科技,凯瑟琳还是认为很具有可行性的。
现在的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而就凯瑟琳云系统而言,数字化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以往的模拟信号的节目,都必须要被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才能够被使用。
而从前的老片子,想要在数字化的云系统中被应用,也需要进行转换。
或许这样的转换在现在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却也是好的。
——至少不会让影片泛黄。
为什么老电影总是有一种泛黄的颜色,让人一眼就能观察出“这是一部老电影”呢?
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在老电影的时代,没有数字化技术,所以那个时候,影片被保存着。便就会泛黄、或者对画面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
而这样影响产生的结果,便就是影片质量受到了影响。
早在40年代,香农证明了采样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用离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个连续函数。就实质而言,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项技术的研究本身并不困难,但没有计算机的发展。这项技术就没有用武之地。
但现在不同了,自己的计算机发展已经非常迅捷了,凯瑟琳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机会来了。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现在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同样,数字化也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凯瑟琳在数字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
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模型——例如建模等等,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同样,数字化也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
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后可以将数据压缩至十到几百倍;图像受到干扰变得模糊,可以用滤波技术使得变得清晰。这些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得到得结果。
不过在声音处理方面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对声音数字化就是把声音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声音的连续美。所以cd的音质即使使用电子管放大器也比不上黑胶唱片。
——但在现在的凯瑟琳来,这只是采样不够罢了。
荧光光盘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展,但是如果这种tb、甚至pb容量级别的存储利器能够发展起来的话,那绝对是改变世界的宝具!
只是可惜,虽然理论基础已经具备,但是适合的英冠光盘的材料,却依然在寻找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寻找到一种完善的工具的话,凯瑟琳相信,在一年的时间内。她就能够到试验产品的荧光光盘了。
在2世纪的时候,灌制唱片便采用了数字化的模式,而那时候,一首歌的采样容量就高达0gb以上!
如果一般人,显然是不可能去听这样的歌曲的——这给要超过两百张光盘才行。
而换成了荧光光盘的话,那0gb一首歌,绝对分分钟的事情,效果也绝对比黑胶唱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