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何故失火!速去查明!&rdo;
‐‐‐‐‐‐
应该说,婉儿下葬地地方是一处很清静美丽的地方,可惜闻到了血气的几条野狗破坏了这一份宁静。
陆仁安葬婉儿时并没有棺木,只是挖了一个深坑将婉儿葬下,并嘱托郭嘉稍晚一些再起坟重葬。如今这些流浪的野狗闻到血气,纷纷开始刨挖婉儿的坟墓寻食,婉儿的尸身已经渐渐露了出来。如果陆仁知道这一切的话,很可能会疯掉吧。
&ldo;孽畜安敢如此!&rdo;
随着一声清脆的女声暴喝,一道俏丽的身影冲入野狗群中。冰冷的剑光闪过,数条野狗被斩为两段,余下的四散逃去。
那身影仗剑而立,踢开脚边几具野狗的尸体道:&ldo;乱世中连死者都难得安宁啊……嗯?&rdo;
拾起墓牌细看,惊道:&ldo;爱妻婉儿之墓?难道是婉妹!?&rdo;
急忙轻轻扫去婉儿脸上的泥土,细看之后再次惊呼道:&ldo;真是婉妹!&rdo;
一位老者赶到近前道:&ldo;确实是婉夫人!好像才下葬没多久……嗯?让我看看!&rdo;
女子赶紧站起身让老者检看。老者检看许久后长长的吁出一口气道:&ldo;天幸啊!&rdo;
女子也松下一口气,那绝世的容颜令人心动不已,只是在左边脸上有一道淡淡的刀痕……
‐‐‐‐三国求生记‐
第一百一十六回静中之动
安六年春三月,荆州襄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一带诸候彼此间争战不休,荆州的刘表却是没有加入争天下的诸候之一。也正因此,荆州一带的局势比较稳定,吸引了很多躲避战乱的人来这里居住。没有战乱纷扰的荆州似乎就是乱世中的一方静土……可惜,这只是暂时的。
襄阳城东北两百里有一处临江的小村庄,村中住户不多,约有三、四十户。因为四周多为丘陵与树林,耕地亦不多,村中百姓多数以捕鱼为生。也许是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土地又相对比效贫瘠的关系,官府与大族都对这里不感兴趣,就连税吏都不愿意跑到这里来收那么点可怜的税,如此一来这处小渔村到也十分清静。
一处新建起不久的小院门前,几个村民领着十几个孩童拍门叫道:&ldo;鲁先生,我们做活营生去了!村里这些个孩子就拜托您了!&rdo;
院门开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走出院来道:&ldo;我知道了,你们去忙吧……孩子们,都进院来。&rdo;
村民向这位鲁先生道别后各自忙自己的事去,而鲁先生将孩童们领进小院,不久院中就传出了孩童们稚嫩的背书声:&ldo;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rdo;
傍晚时分,小院中的孩童们嬉笑着散学回家。鲁先生站在院门前挥手送别,正想回去院中却被两个领到孩子的百姓叫住。
&ldo;鲁先生,这是我们兄弟今天打到地鱼。请您收下。&rdo;
鲁先生道:&ldo;你们这是干什么?快点拿回去给王大娘补补身体。&rdo;
&ldo;先生,自您三月前在这里定居下来就一直在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哪家有点什么困难都是您仗义相助,却又从来不收村里人一分一毫,我们都过意不去啊!这鱼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吧!&rdo;
鲁先生又想推辞,房中走出一位美妇人道:&ldo;夫君,大家盛情难却。你就收下吧。不然会让大家心有不安的。&rdo;
鲁先生望了眼美妇。轻叹道:&ldo;好吧,我收下。天色不早了,你们也早点回去吧……嗯?&rdo;
一眼瞥过去,却见这二位男子全都直楞楞的望着美妇发呆,口中的&ldo;哈拉子&rdo;流下来老长也浑然不知。鲁先生哑然,用力的干咳了一声才把二人拉回神来。二人自知失礼,赶紧放下鱼后慌忙离去。
鲁先生微微的摇摇头。向房中唤道:&ldo;兰儿,出来把鱼收进去,晚饭一锅鱼汤也不错……记得鱼头专门留下来炖豆腐,那三个家伙可最喜欢吃了。&rdo;
&ldo;哎!&rdo;
房中又奔出一个十五、六岁地美丽少女,从鲁先生手中接过鱼后奔回房去忙着准备晚饭去了。
鲁先生在院中地小凳上坐下向美妇道:&ldo;你啊……还是少露点面地好。&rdo;
美妇道:&ldo;为何?&rdo;
鲁先生道:&ldo;你才智过人,会不明白我的意思?&rdo;
美妇轻叹道:&ldo;明白,女子的美丽有时反而会是一种累赘。&rdo;
鲁先生道:&ldo;荆襄一带并未遭受战乱,因此为求避乱而集结于此的文人极多。其中也不乏那一类自命风流的人。要是他们知道这么偏僻的小渔村却有你这样一个姿色才艺冠绝天下的国色美女。好奇之下纷纷跑来想一睹芳容,那我们就没清静日子过了……若是心存不轨地人起了歪念,我们只怕会……算了。不说了。&rdo;
美妇道:&ldo;是啊,匹夫无过,怀壁其罪……不过相比之下我可能还不是什么大事,最多也就是引来些狂蜂浪蝶而已,如果让人知道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鲁先生就是隐姓埋名的陆仁陆义浩,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rdo;
被说出了真名的陆仁摇头苦笑道:&ldo;说了多少次了,没有必要的话不要把我的名子说出来,哪怕身旁并无他人也不行,天晓得会不会隔墙有耳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曹操当日虽说放过了我,但能保他日后不会反悔?一但得知我的行踪很可能会派人来寻我,那时就不见得能再逃得掉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