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道:&ldo;从叔。那你年满二十行了冠礼之后会接任宗主吗?&rdo;
陆绩自行囊中另取出一卷书简,随手拉开后道:&ldo;没兴趣!谁爱当谁当,反正别来烦我!哦对了,你家里那几卷《易》什么时候派人送来我这里?&rdo;
&ldo;……&rdo;
‐‐‐‐‐‐
入夜,陆仁躺在床一直睡不着,呆呆的望着天花板出神。
貂婵躺在他地身边见状问道:&ldo;义浩,这么晚了你还不肯合眼。是有什么心事吗?&rdo;
陆仁轻叹道:&ldo;建安五年冬出逃至今,一晃就是两年多……我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啊?&rdo;
貂婵道:&ldo;义浩,你怎么了?&rdo;
陆仁道:&ldo;今天伯言临去时告诉我海昌连年大旱,向我讨教应对之策。我给他出了点主意,现在想起来,却连带着想起了以前任尚书仆射时地事,有些感怀。那个时候我一心一意地想让百姓们过得好一点,可现在……记得你初回我身边时要我再为百姓做点什么。我也应下了。可到现在为止我依旧什么都没有做过。&rdo;
貂婵道:&ldo;看来你没有忘记当日答应我地事。只是有些事急不来,你又立了誓再不出仕。我相信你心里有自己地想法,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rdo;
陆仁道:&ldo;阿秀。明天陪我去找一趟周瑜,我有别的事和他商量。&rdo;
貂婵轻抚陆仁的脸庞微笑道:&ldo;夜深了,早点睡吧。&rdo;
‐‐‐‐‐‐
次日一起身,陆仁便找来高顺与陆信商议事情。
陆仁先问道:&ldo;高大哥,我们手上有多少能够调动的船只?&rdo;
高顺道:&ldo;三十只左右,大多数都是些五丈小船。义浩你要用船?&rdo;
陆仁点点头,转头又向陆信问道:&ldo;子良,柴桑这里能调动多少钱帛出来?还有,附近有没有可以平价购到大批粮米的地方?如果让你去购置能买来多少?&rdo;
陆信不知道陆仁想干什么,但依言算了一会儿道:&ldo;我们在柴桑这里的开销比较大,眼下的闲钱并不多,如果调动出来购置粮米地话大概只能购置到五百到七百石。&rdo;
陆仁心道:&ldo;五百石到七百石?那按六百算,折合也就是七万两千斤,听起来是很多,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两万人口,每人才分摊得到三斤多点,真不够几天吃的。不行啊,还是得去找周瑜商量一下。&rdo;
想罢陆仁吩咐道:&ldo;高大哥,你马上去调二十只船出来准备装运粮米;子良,你筹好钱帛后就去购置粮米,能买多少是多少,运回来一并装船便是。准备妥当后送去海昌交给陆逊,他急需这些粮米赈济灾民。最好是子良你亲自去一趟,把这些粮米分作两份,一份赠给陆逊赈灾,另一份平价卖给那些有些闲钱的百姓。记住,这一趟的目的固然不是赚钱,但至少要保证还有钱购买下一批的粮米送过去。我会再另想办法筹些钱出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