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点头道:&ldo;差不多吧。&rdo;
荀彧道:&ldo;那就不会错了!主公在平定河北之后必会挥师南下,先定荆襄,次平江东。取此二地之后西蜀两川亦驰檄可定……义浩,主公在平定江东孙权时,你是不是会在后面捣点乱啊?&rdo;
&ldo;嗯‐‐?&rdo;
陆仁哪里想过这个?哦。赤壁之战地时候陆仁在孙权地后方捅一刀?那孙权可就完蛋了!这与陆仁本身的构思根本不符啊。
却听荀彧笑道:&ldo;我到忘了。义浩你根本不会领兵打仗。怎么捣这个乱?不过在主公兵临长江之时,让你在夷州虚张些声势却也不错。而这些你应该还没有想到。&rdo;
陆仁冷汗连连,他真的没有想到过这些,将来搞不好会直接害死孙权。
荀彧又站起身在厅中走了几步,点头道:&ldo;不错不错,夷州立府一事对我大汉有百利而难见其害,只是这时机得把握好。太快了不行。太慢了也不行……义浩,这官职你打算什么时候要?&rdo;
陆仁正了正神应道:&ldo;荀公你虽能直接面圣,但授任一郡郡守之权还是在丞相手中吧?按我算,丞相平定北方尚需三到四年地时间,若是要北击乌丸、鲜卑只怕又得加上两年。向天下传扬此事依我看不妨以五年为期。&rdo;
荀彧道:&ldo;明面上在五年后传扬此事,暗中却先给你夷州郡太守印信,好让你治理有名如何?&rdo;
陆仁拱手道:&ldo;诚如所愿,不过这太守一职不是给我。&rdo;
荀彧奇道:&ldo;不是给你?难道说给你的那两个小跟班陆诚或陆信?&rdo;
陆仁摇头道:&ldo;都不是。一则我已立下毒誓再不出仕为官。二则天下间有不少人知道陆诚、陆信是我亲信之人。他们任职与我亲任又有何分别?而且虽说以五年为期,但中间难保不会有走漏消息的时候……再怎么说我那个&lso;三年境内丰&rso;的虚名太过累人,一但被孙权得知恐怕会坏事。所以我想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躲在暗处比较好。这夷州太守之职,授给甘宁甘兴霸。&rdo;
荀彧迟疑道:&ldo;甘宁甘兴霸?此人我好像听说过,一时间却想不起来……&rdo;
陆仁道:&ldo;长江上地&lso;锦帆贼&rso;便是。&rdo;
荀彧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点头微笑道:&ldo;妙哉妙哉,义浩你可真会选人!量一贼徒俯首称臣,换谁都不会在意,纵然流传出去也不会认为一介贼徒能把蛮荒夷州建成何样。充其量也就是认为不过是贼徒以归顺朝庭之名图个进身自保之计。更妙的是这&lso;锦帆贼&rso;甘宁素来就横行于大江之上,突然跑去海外占个小岛却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水贼水贼嘛,离了水也就不像话了。&rdo;
陆仁闻言楞了半晌,荀彧说的这些他可从来没有考虑过。当初扯上甘宁是因为甘宁是陆仁唯一有可能拉拢到的长于水战与航行的人才而已,到了荀彧这里却好像是早有深意一般。
&ldo;该说这是差距,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rdo;
荀彧站在那里默然思考了很久才点头道:&ldo;义浩放心,夷州立府治一事我定会为你办妥,不过不能急于一时。明日我便修书差人送于主公陈说其中利弊,待主公回书首肯之后我再进见圣上禀明此事,时间上我会把握。你是在许都等,还是日后差人来?&rdo;
陆仁这会儿忽然有种以前和荀彧在尚书府中共事的感觉,向荀彧翻了个白眼后笑道:&ldo;荀公,你觉得我敢在许都久留吗?你是不会强留我,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现在大事可算办妥,我当然是要尽快的
都。&rdo;
荀彧道:&ldo;也是啊……义浩,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坐在一起议过事了?&rdo;
陆仁算了一下答道:&ldo;若以官渡一战时我随军同行时计起,快有五年了。&rdo;
荀彧道:&ldo;你现在心在夷州。强留无益,而且夷州一事对今后大计会有所帮助……我想问一下,若是十数载之后天下平定,你回不回应诏命回都,你我再如以前那般同堂议事?&rdo;
陆仁低头沉吟许久,轻叹道:&ldo;不知道,可能会回来,也可能不会回来。&rdo;
荀彧道:&ldo;你。终归是你陆义浩啊。也罢。将来如何将来再作打算……哎。正事也算谈完,我们谈点轻松地话题。这次地夷州一事,依你我二人之交,你大可差一心腹之人送信而来即可,为什么要孤身犯险亲自跑来?&rdo;
陆仁向后一仰身,靠在了席后的墙壁上笑道:&ldo;荀公,昔日我在丞相帐下为幕僚时仅有你与老郭是我至交。而与荀公你更是共事多年,你什么脾气我能不清楚?以荀公之慎重,单单是我差人送信来许都交于你,你会轻易相信是我的信?别的不多说,我方才在门前都等了那么久,要是我所料不差,我都差点见不到你吧?而且此中大略信中又怎能在尽皆写明,不是你我暗中面对面陈说其中利害。只怕会言不达意。若是信件有失岂不大事去矣?&rdo;
荀彧道:&ldo;的确。大略者还是主事之人亲诉其意为好……哼,刚看到你那五四六一号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小子是想我这个老上司。特意从海外跑回来看看我来着。&rdo;
陆仁嬉笑道:&ldo;荀公你又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美女,我干嘛要特意赶回来看你?&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