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震天的喊杀声,三万吴军如潮水一般涌向泉州城,头排是盾手、弓弩手,后面跟着的是长杆、云梯、简陋的井栏、几部不堪入目的冲车,甚至还有充当盾牌的……房门板!
泉州守军望见吴军不要命一般的冲过来,多多少少有了些惧意
一看见依旧镇定的刘、陈楠,他们也跟着镇定了下都已经从箭壶中抽出了羽箭搭在弦上,只等着刘的一声令下便会射向敌军。
刘望了眼正在冲锋地吴军。向陈楠沉声道:&ldo;陈校尉,试射。&rdo;
陆楠会意,张弓搭箭后准星向下方倾斜了一些便一箭射出,离弦羽箭落在了离城墙约一百五十余步的地方。
&ldo;一百五十步。&rdo;
刘点点头,再次下令道:&ldo;各投石架上弹,射程之内有攻城器械的率先击毁!弓弩手各依箭标,弓手仰射,弩手直射。待令下放箭!&rdo;
数百架守城用投石架率先开始发威。天空中再次下起了石雨。
&ldo;妈呀!他们这又是在扔石头!&rdo;
凌远舰队里的投石架只是些中、小型投石架。能够发射的石弹相对来说较为有限,船上能搭载的石弹也不多。但是陆仁与马钧费尽心血改良出来的守城专用型投石架则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即然是守城,储备的石弹也十分充足,加上数量又多,这石弹雨可就不是几日前那舰队石弹雨所能相比地了。官渡之战时陆仁在紧要关口布下了数百架简陋地投石架,硬是打得袁绍大军不敢靠近一步。现在用地是改良型,威力更胜往昔,而且还能进行三连发!
一阵阵的石弹雨落下,冲锋的吴军损失不能说很惨重,但也打得吴军胆寒不已。不过三万吴军必竟人数众多,仍然有绝大部分冲过了投石架的火力线并开始向城墙冲击。后面跟随着的吴军也很快就发现了投石架的火力分布线与其范围,不少行伍巧妙的避开后冲过了火力线。
当吴军地第一队士卒冲过陈楠先前射出的箭标时,刘已经把手高高举起。等到越来越多的吴军越过箭标线时。刘猛的把手挥下,大喝道:&ldo;弓弩手放箭!各排弩手准备!&rdo;
泉州城中的石雨之后是箭雨。一万守军当中约有两千多弓弩手,这个数字或许并不是很高。但是别忘了。泉州守军的弓弩是经过陆仁与马钧改良的,弓远弩狠,而且在加装了助力装置之后射速也有很大的提升,一个经过训练地普通泉州守军弓弩手,一分钟之内可以连射出七至十箭……前提是不瞄准。不过在这种场合还用得着去瞄准?城外黑压压地全是人,乱射都能射中人的。
尽管如此,大量不要命的吴军还是冲到了城墙下面,在进入了射程之后,吴军地弓箭手也开始向城墙上回射,借此来掩护攻城步兵的强行登城。
就在这时,陆仁手中守城最后的利器排弩开始发威了。一次能射出三乘十五,计四十五支箭的排弩绝不是个摆设。加上半自动的装添方便,数秒之后就能射出下一拨的箭矢。十三拨箭支射完之后,训练有素的排弩手会马上把排弩拉后更换箭匣,另外的一架排弩紧跟而上开始发射,就这样周而复始间,泉州城墙上的箭雨就一直没有断过!在这强大的火力压制之下,靠近城墙的吴军甚至连强行登城的机会都没有!
远处擂鼓观战的鲁肃越看越心惊,惊愕之下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停下了手中的鼓锤。当他看见又一批靠近城墙的吴军全数倒在箭雨之下时万般无奈的将鼓擂扔到了一边,心有不甘的颓然下令道:&ldo;别打了,这泉州城……传令,鸣金……&rdo;
退兵的锣声瞬间传遍战场,损失惨重的吴军如释重负一般纷纷退去,退在地上的是数千具尸体,还有不少负伤无法动弹的士卒。整个战斗前后虽然不足一个时辰,但是胜负早已立现。吴军虽然在兵力上有一定优势,战意也十分高昂,但是泉州守军有坚城为依靠,加之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完全弥补了人数不足与没有实战经验的缺陷。而且在一战过后,原本没有实战经验的泉州守军得到了相应的实战经验,再打的话他们彼此之间的配合会更加熟练,对吴军的杀伤也会更大。
眼望着吴军渐渐远去,刘满意的点了点头,挥了挥手下令道:&ldo;传令下去,检点伤亡,各部及时补充箭支与石弹;斥候出城探听敌情,吴人但有举动及时来报;各营将士严加戒备,以防吴人夜间偷袭,如有怠慢巡城军务者,斩!&rdo;
有什么能比打了大胜仗更能提升士气的?又有什么能比血肉厮杀更能激起男儿血性的?而现在的泉州守军已经跨过了初次上阵的这道关……
第十一回
州守卫战现在已经进行到了第八天。
严格的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因为作为守方的泉州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反观鲁肃,先期的情报工作也算到位,在探知泉州守军不过万人之后,订下从沿海地区避开山越阻拦,并借助水运之便直接奔袭泉州的战术并没有什么大错,错就错在他对当时水、陆战认识的局限性上。其实以当时的情况,除去夷州了解海军战船性能与战力的那几号人之外,谁都不会想到陆仁麾下的海军战船有那么强大的远程攻击能力,能够在不接近敌船的情况下直接击毁对方船只,现时点那些保护船只的方法在这些强大的战船面前一点用武之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