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夜的夷州热闹非常。而在柴桑陆氏兴办的一所义学中却十分宁静,一个青年书生正借着明亮的灯光阅读书籍。读到疲倦时书生放下书本,伸手揉了揉眼睛,稍稍活动了一下筋骨,一扭头望见了桌上地一支银钗。若有所思间伸手拿起银钗,书生淡淡地笑了笑,又把银钗轻轻的放回了桌上。
咚咚咚……
有人在敲学堂大门,书生微微皱了皱眉,披好外衣去开门迎客。只是一打开门时书生却楞住了:&ldo;公瑾兄!?为何深夜至此?&rdo;
周瑜面色平静的回答道:&ldo;睡不着,所以来找你聊聊。&rdo;
书生忙将周瑜请入房中,周瑜看了看四周围地环境,轻叹道:&ldo;想不到昔日曾任吴候帐下右部督的陆逊陆伯言,现在竟然会在这个小小义学里当一个教书先生,也未免太屈才了吧?&rdo;
书生摇头道:&ldo;公瑾兄,我已改回原名陆议。陆逊……就当他已经死了吧。&rdo;
周瑜道:&ldo;怎么?打了一次败仗就一蹶不振了?这似乎不太像你的为人吧?你既然已经心如死灰,那为什么回到柴桑时还要来找我?你不打算再出仕吴候为官了吗?&rdo;
陆议(以后会用这个名子)道:&ldo;公瑾兄,我也有我的苦衷。当日去找你,只是想请你转告吴候,山越……不可轻图。轻易兴兵,只怕一样会大败而归。&rdo;
周瑜追问道:&ldo;为什么你这么肯定?&rdo;
陆议仍旧摇头:&ldo;公瑾就不要再追问了。&rdo;
周瑜可没打算轻易放过陆议,一字一顿冷冷的道:&ldo;伯言,不必再瞒我了。前番的山越一战,你不是败在山越之手,而是败在你族兄陆仁的手上。我早就已经知道了。&rdo;
陆议微微一惊,这一年来陆议基本上都隐居在这里安心教书,对外界的事都不闻不问一般,甚至连朝庭宣布夷州并入大汉版图的事他都不知道。
周瑜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缓缓的放到了桌上道:&ldo;你那个族兄真的很厉害。朝庭下诏时我与子敬就已经知道山越背后有他撑腰,再次派出的人马目标也直指泉州,可是一样被杀得大败。三万大军若不是你族兄手下留情,放了子敬与两万人马回来,只怕早就全军尽没……伯言,你不用再隐居了,我已经写了书信给吴候,请吴候再度录用你为官。你的才干不应该埋没在这里。&rdo;
陆议拿起了桌上的书信,是鲁肃投降后派人加急送回来的,信中详尽的记下了泉州一战的事。看过后陆议叹了口气道:&ldo;公瑾,我再度出仕又能如何?我不愿与兄长为敌。&rdo;
周瑜道:&ldo;这你放心,子敬在信中明言,与你族兄陆仁当和而不当图,要我也出面劝说吴候。我衡量过其中的厉害关系,现在的确不能和令兄为敌,不然东吴必有大祸。我今天来找你,就是想请你为使,代表吴候出使夷州与令兄和谈。&rdo;
陆议楞住,一时间也不知是应下好还是拒绝的好。
周瑜道:&ldo;你先想想吧,出使夷州的事也没这么快,子敬现在还在归还途中……对了,郡主到了柴桑,指名说想要见见你,可能明天就会来这里找你。&rdo;
&ldo;郡主要见我?为何?&rdo;
第十四回
东柴桑郡。
数年之前,吴郡陆氏在陆仁接替陆议(逊)成为陆氏宗主之后约有八成的族人从吴郡迁居到了柴桑。与此同时陆仁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授意陆信在柴桑购置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安置陆氏族人,并大胆的鼓励族中青壮在江东地区行商贩货。在陆仁以夷州为本的强力支持之下,短短几年下来整个陆氏宗族完全走出了当初几近于破败不堪的家境,单就财力而言,现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柴桑第一家,甚至是东吴第一家。
手里有了钱粮什么都好说,陆仁在临去夷州之前就开始着手宗族人才方面的培养,现在也已经颇见成效。柴桑的陆氏义学远近闻名,而且除去当时传统的文化教育之外,义学里还有一些选修的杂学,像商贸、机械、农业什么多的多多少少有些涉及,为的也是及可能全面一点的去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
陆逊自夷州回到柴桑后先找过一趟周瑜,在不提及泉、夷两州的前提下把山越诸族的情况告诉了周瑜,最后只是隐晦的告知周瑜,现在的山越绝不可轻图,当谋定而后动。之后陆逊便隐居回陆氏宗族里并改回原名陆议,宗族中认识陆议的人不在少数,见到陆议如此还以为他是兵败之后自觉无颜面见孙权才躲回族里的,也就没有人去过多的说什么,几个与陆议比较熟悉的人还推荐陆议去义学中教书。因此陆议就在柴桑陆氏这里定居了下来,除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之外。一般都深居简出,平时很少在人前露面。
昨夜周瑜的突然到访让陆议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以至于早上教孩子们读书时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放学时陆议草草地收好杂物,却又不知是回家好还是不回去的好。
犹豫间走出义学,陆议想了想还是回去好些,不管什么事,一但轮到了你头上躲也不一定能躲得掉。刚刚回到家门前。陆议还没来得及取锁开门。一个侍女装束的女子唤住他问道:&ldo;先生可是陆逊陆伯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