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捋了几下胡须。点头道:&ldo;若真能如此,曹公在官职爵位上便不能在如以往那般为所欲为。若他敢自立为王则视为叛逆之举,人心必失。而且加之圣上已不在其手。圣上便可下诏,号令天下讨伐叛逆……这不是给了你和曹公最后翻脸最好的借口吗?介时你大可名正言顺的断绝与曹公地互市往来。同时以忠汉之臣的身份,大量供给各类军需给刘备与孙权,再联合事成之后的西凉马超。三路齐进之势必成。曹公虑及于此。便不敢再乱来了。&rdo;
陆仁伸手抓头。不置可否的应道:&ldo;差、差不多吧……&rdo;差不多个鬼!和陆仁的想法实在是相差万里。
荀彧道:&ldo;事虽可行,但是想救圣上出来真的太难了。或许你我合力之下严密布置。是能够救圣上离开许都,但是想把圣上安全的送到夷泉来……太不现实了些。&rdo;
陆仁笑道:&ldo;荀公,我可一直没说过要把圣上弄到我这里来吧?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着实不适合我。再者我的三州必竟是偏远之地,圣上来此就势必要新立都城。自古都城又岂有立于偏远之地的道理?&rdo;当然不适合!陆仁地三州之地行政方式与旧式的汉庭相差可不是一点半点,万一真的把献帝给弄到这里来,指不定得闹出多少麻烦事。献帝可是个一心想重掌皇权地人,到了这里给陆仁捣上些乱,陆仁真会哭都哭不出来了。
真要那样,陆仁想不学曹操都难。
荀彧也迷糊了:&ldo;那你到底是作何想法?&rdo;
陆仁道:&ldo;很简单啊!圣上身娇体贵,经不起长途奔逃,而我也没打算让圣上逃出太远,不能让圣上离开中原要地。所以‐‐我打算在救出圣上之后,就直接送去刘备那里。至于新都,不妨就在襄阳或是江陵中选取一个。&rdo;
&ldo;啊‐‐!?&rdo;
荀彧瞪大了双眼望定陆仁,细思许久之后才指着陆仁道:&ldo;陆义浩呀陆义浩,我突然发觉你比起十年之前,着实不知已经阴险了多少!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那到底掺杂了多少的诡计在里面?&rdo;
陆仁楞住半晌,他想这样做哪有什么诡计不诡计地?说穿了陆仁这样做其实是想同时压制住曹刘双方的野心。
曹
不用解释太多,只要献帝没在曹操的手上,曹操就不子以令诸侯&rdo;,很多地事办起来就会名不正言不顺(有兴趣地朋友不妨翻翻书,不管是志还是演义,曹操出兵攻打哪里基本上都是以&ldo;为国家平叛逆&rdo;这个名义地。在汉室还没有灭亡的情况下,出师有名无名可是件很重要地事。不要拿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哈),而日后曹操称王的事也有可能就此制止住。至于什么外姓自立为王,在那个年代可是件会引发公愤的事,引发出太多的不利因素。别说张鲁这个二百五,他想称王还想通过刘备的保荐(咳咳,这个是演义中的情节来着,正史中是阎圃劝阻了下来)。
至于刘备,陆仁只怕在这个时候比谁都清楚刘备心底的野心,刘备那可是一直都想当皇帝的人。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合起来可就是&ldo;封禅&rdo;,这或许已经能够解释很多事了。但是不管刘备的野心如何,刘备可一直都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来拉拢与壮大实力,要是刘备想当皇帝而对献帝作出什么不该作的举动的话,那就前功尽弃。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而导致献帝让位给刘备的事。不过从大局上来看,只要献帝还在一天,刘备就绝对不敢这么做。最多最多也就是弄个王爵来当当。话又说回来,刘备称王却要比曹操称王&ldo;合理&rdo;一些,再怎么说刘备是刘姓地&ldo;皇室&rdo;子弟,刘姓子弟称王不会犯什么众怒。而且陆仁相信,只要诸葛亮在刘备的身边,在刘备没有真正的建立基业,有称王地资本之前,诸葛亮也从大局出发来劝阻刘备的。总之简单点来说,陆仁想把献帝安置到刘备那里。就是在制止住刘备可能想称帝的野心而已。
再有一条,真正想救献帝出来,单凭陆仁手上的人可能根本作不到。必须要借助刘备手中的一些人才有机会。
还有一个孙权,陆仁在这方面都懒得去理会。在历史上孙权一直没有称过公。直到刘备称帝后,孙权为了保全自身还向曹举国称藩,就这样连公都没当就直接到了魏属的王爵。这种墙头草最会见机行事。稍有不利的事就绝对不会去做。在这种单纯的政治面上。孙权绝对会很老实的观察动静。
不过这些话陆仁现在也实在不好向荀彧明说出来。真要解释只怕也很难解释得清。抓了半天地头皮,陆仁稍有些尴尬的向荀彧反问道:&ldo;我的诡计?荀公不妨试言一二。&rdo;
荀彧道:&ldo;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除去能够阻制曹公日后称王之外,至少还有好几个计掺杂在里面。首先便是一个嫁祸之计,把圣上送去刘备那里,曹公必然会以为救圣上出许都一事是刘备定地计,继而迁怒于刘备,对你反到不会留心什么,继续装聋作哑之下你与河北的互市贸易不会因此而断绝;其次便是驱虎吞狼,哦,应该说是二虎、甚至是三虎竞食,挑起曹刘孙三家之间对圣上地争夺,对你这里便愈发不会留心。要是我没有猜错,圣上若是真的在荆州立都,你一定会在暗中全力相助刘备保守荆襄,然后维持三家间的平衡局势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