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俣望见钟繇的神色已经猜得七七八八,解释道:&ldo;钟叔父请勿忧!小侄按家父带来的几千青壮,虽无利刃在身,却有守城时能胜过刀枪十倍之物!&rdo;
&ldo;何解!&rdo;
荀俣道:&ldo;家父信至时,夷泉陆夷州亦遗两百工匠至我荀氏!钟叔父,请划出一块空地,好让二氏子弟赶制守城军器!&rdo;&ldo;事急矣,可!&rdo;
荀俣点头领命,回身下令道:&ldo;众子弟,火速动工!&rdo;
陆荀两氏的子弟工匠们纷纷开始工作。当揭开随行马车上的布幔,钟繇发现上面都是各类的木料、工具,还有不少钟繇看不懂的脚踏式车床、钻床。还有一些车上根本就是已经加工好了的器械配件。当数名工匠把现成的零件组装好,钟繇惊呼道:&ldo;这是……&rdo;
&ldo;陆夷州的投石架!&rdo;
第八回长安之战(中)
&ldo;陆夷州的投石架!&rdo;
荀俣向钟繇解释过后,已经有三架用现成的零件进行组装的投石架组装完毕。陆荀子弟中有人上前向荀俣复命,钟繇当即命令军士民工,在这里留下了三架投石架作为样本给其他的工匠参看,其余的车载零件则火速送去战场的城墙上。
战时临时赶制本来不是件好事。不过颖川荀氏与陆仁的交流一向很密切,陆仁早先也曾特地派出过一些工匠团带着脚踏式车床、钻床这些工具去荀氏教习使用,改良一些中原地区的民生性生产工具。说起来,这也是陆仁本来就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把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导入进中原,而荀在陆仁离开曹营之后也意识到了陆仁当初提出的一些政令中重视工业发展的可取性,让荀氏家族多向柴桑陆氏学习。因此现在赶到长安的这几千人,虽然是以荀氏子弟为主,陆仁派来的工匠团只有两百来人,但荀氏子弟玩起车床钻床来却丝毫不比陆氏工匠差。
换句话说,现在这个临时的兵工厂,陆仁派来的工匠团就像是技术指导员,而荀氏子弟则像是一线的熟练工人。只不过以前荀氏子弟做的都是些织机、耕犁、采矿器具,现在却是在赶制组装精度要求较高的武器装备。不过有技术指导员、有专门的图本样品,荀氏子弟现在也干得毫不逊色。几千人精细的分工而为,仅仅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又有三十来架投石架的零件赶制了出来,陆氏工匠也抽取各个加工点的零件试用组装出了三架。也许是因为太赶的缘故,这几架相比一开始用夷泉送来的成品零件组装好地,完成度大概只有70,但已经很难得了。
再说下钟繇。最初的三部投石架一组装好。钟繇便急忙带着人运去战场,一同跟来的还有教习安装与使用的陆氏工匠。有关投石架的传闻钟繇早有听说过,这几日也在战场上看到了胡虏投石架的威力。有心赶制一些出来,却一则是战事紧急,二则是没有相应的技术实力,根本就无从下手。现在突然一下得到了这大批的工匠,钟繇还不大喜对望?
赶回战场时,夏候渊指挥着精锐弩兵勉强击退了面前的一批攻城兵,可是相应地箭只补充有些跟济不上。正准备着人再去搬运大量箭支来。一扭头的功夫,见钟繇领着一批工匠模样的人赶上城墙,负责搬运的民夫也被钟繇叫住了一批,正在往城墙上搬运些铁木原料。正疑惑不解间,钟繇已经下令让工匠们便宜行事,趁着难得的空隙赶紧挑合适的地方安置组装。
夏候渊楞归楞,再怎么说夏候渊当初是官渡之战中的主力成员之一,那时就见过陆仁搞出来的简易版投石架。现在工匠们才刚刚组装起来一小部份,夏候渊已经看出来了,惊呀中拉过钟繇问道:&ldo;这不是当年陆仁搞出来的投石架吗?从何处得来的!?&rdo;
钟繇道:&ldo;荀文若一个多月前就写了信给颖川荀氏。让荀氏子弟加急送来地。几千人中,还有不少就是夷泉陆仁派来的工匠。&rdo;
夏候渊大奇道:&ldo;一个多月前就写了信给颖川荀氏?听闻荀文若改投陆仁之后常驻泉州,再算上泉州至颖川之间的信使路程,岂不是早在两到三月之前?难道那时荀文若就已算出长安之难?见识竟这般深远!&rdo;
钟繇怔了一下,刚才忙忙乱乱的,他还真没时间去想过这些。这会儿夏候渊提起来,钟繇细想了很久才道:&ldo;荀文若虽离魏公。但旧谊仍存。而他派出荀氏子弟支援长安,依我看本意应该是想帮魏公抵敌刘备的大军吧。&rdo;
钟繇猜得没错,荀的确是在收到刘备准备出兵攻打长安的消息之后,马上就与陆仁商量。征得了陆仁地同意后便马上派出了夷泉工匠团赶赴颖川。只是没想到这会儿来攻取长安的却会是&ldo;凶险&rdo;联军(匈奴鲜卑,简称匈鲜,谐音凶险)。此刻已经赶到梓潼劝说马云缘的陆仁要是知道自己的夷泉工兵已经在这时就和胡虏交上了手,不知会作何设想?
夷泉工匠组装速度相当快,很快便在城墙上的几个主要火力点组装好了十来部投石架。不过组装完工匠头子楞住了,跑到钟繇的面前支支唔唔的道:&ldo;钟大理,投石架已然妥当。可是、可是……没有石弹!&rdo;
钟繇一听这话差点没晕过去。这还真是百密一疏,本来从路程上算,荀氏工匠团赶到长安制好投石架是还有些时间来准备石弹,可是现在是对付突然冒出来的异族联军,石弹当然来不及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