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继续兵分两路。我们北路的部队,还是北路部队,我们去攻打固安、永清、武清、天津。南面的部队去打徐水、容城、雄县、霸县。”
“不管是南面还是北面,只要遇到大队的敌人,就向另一面的我军靠近。集中力量就好与敌人战斗。”
八月七日,李岩估计清军集中兵力,还需要时间,清军从北京向南进军需要时间。李岩与陈奏庭就再次兵分两路,来一次“拦腰切断”清军的战役。
李岩还在广昌,向后方报捷。捷报传遍了大顺的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极大地鼓舞了山东河南还有部分京师的大顺部队抵抗清军的信心。以前清军一包围就投降的事情没有了。对清军的进攻,现在坚决抵抗的多了。实在打不赢,就撤退。大家都估计清军要不了多久就会撤军,回到辽东去。谁也不愿意这个时候背个汉奸的罪名。
捷报传到大顺朝廷,李自成正在为清军围攻榆林着急。一听到有《捷报》,李自成大喜。就叫宦官在朝廷读一下,原来是李岩送来的捷报。
捷报
我大顺北上抗请部队五万大军,七月十二日,北出石岭关,先后收复了忻州、代州、应州、朔州、蔚州大同府等州县,还调来了陈永福将军参加收复大同的战斗,守卫山西长城。我军一共消灭清军三万九千人,其中消灭女真部队六千人。民的抗战热情,特向全民报喜。
此致
大顺北方前线抗请军民总司令:李岩
甲申年八月一日
李自成听了李岩的捷报,心中大喜,外表还是批评一下李岩:“这个李岩,硬是不用我朝的年号了。扛起甲申年就成了甲申年了。”
宋献策说:“皇上,这次李岩可立了大功了。清军刚出大同长城,越过黄河,就被李岩抄了他的后路。西北就是葛尔丹的地盘,河东又被李岩抄了他的后路。他们号称十万大军,据前方观察,可能只有八万人。清军其中明朝原来的军队较多,只有吴三桂和女真人的三万人比较强悍。”
“我军也是久经战争考验的军队,是不怕清军的三万人的。”
“据我猜想,李岩绝不会蜗居在山西北部。极有可能,他们会东出山西北部,逼近北京城。多尔衮的苦日子也就来了。”
刘宗敏虽然伤口复发,但也参加了朝会,他说:“李岩上次的捷报,报告消灭了女真兵一万七千人,加上这次在山西北部消灭女真兵六千人。据说女真兵只有五六万人,李岩就消灭他们将近一半的女真兵。从明朝讨伐女真叛乱以来,从来还没有消灭这样多的女真人。女真人的日子不好过了。女真人不快快滚回辽东去,要不了多久,就要被全部消灭了。”
“报!最新战报!”
李自成指着一个宦官说:“念!”
“清军连续几天进攻榆林,被我榆林守军,用红衣大炮,击伤击毙敌人数千人。现在,敌人留下姜瓖包围榆林城。阿济格和吴三桂的部队三万人开始南下。估计已经攻下了米脂城。”
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修建有行宫。米脂被清军攻破,对大顺朝廷影响很大。
李自成脸色铁青,就说:“各位爱卿,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现在的困难。”
宋献策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调集大军,启用名将,打败清军,才是现在的唯一办法。”
李自成说:“要多少军队呢?”
宋献策说:“清军号称十万人,我们应该比他多一倍以上,我们至少需要二十万大军,兵力比他们多,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士气。我们陕西北部,有许多沟坎,山包,要借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清军后方供应有问题,他们有利的是速战速决。不利的是久拖不决。我们前线的老百姓,应该向后撤退,应该坚壁清野,把粮食藏起来。现在是秋收季节,要尽快把粮食收起来,藏起来。不给敌人一颗粮食。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撤退。”
李自成说:“现在我们陕西,调二十万军队,调三十万军队都没有问题。问题是需要一个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大将。”
李自成突然喊:“刘宗敏爱卿,你到前线去指挥打仗?”
刘宗敏掀开自己的衣服,说:“皇上,我的伤口最近还溃烂了,我还经常发烧,怎样上前线?”
说实话,刘宗敏、李自成在山海关都被清军打怕了,被吴三桂打怕了,谁也不愿意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