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君乐双眸一暗。
王仁弹劾的是晏君乐身为朝廷官员,却包养外室,罔顾律法,不堪为官。王仁还痛心疾首道,“晏大人身为礼部官员,本该以身作则,如何这般,唉,唉,唉。”
三个叹号,叫人听得心慌极了。
王仁其实心里可高兴了,事情还得从昨天说起。
昨日他与友人正好出游,路过了乌衣巷。这种地方他平时都不会进去的,毕竟是平民区。可昨儿有官府出动在那边,王仁就忍不住凑了个热闹。
这一凑,他立刻就精神来了。
原来是京兆府最近抓到了一个骗子,这骗子专门寻觅那些屋主不在家的房子,假称是自己的,或卖或租给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并不知晓实情,便真的“买”下了这房子,而且也不知晓实情。
前阵子有真正的主人回来发现自己的屋子被霸占了,便十分生气,告到了京兆府。那白花钱买了屋子的外来人也委屈。京兆尹一审案子,发现还不是单独一例,他是个负责的人,立刻着人去追查那个骗子。
骗子很快被抓了回来,不止如此,他手里那名册也被一并作为罪证呈了上去。骗子都不知道骗了多少户人家了,反正他马甲多得很,骗完就换一个地方骗,至于外来人口被原来屋主找麻烦,关他什么事。
这次终于阴沟里翻船了。
这案子并不算难办,京兆尹很快查完,判决好了,只是那名册里有好几个房子,也被这骗子卖出去了,可原主人没有发现。一般这种情况,或是在外谋官,或是别的什么情况。
于是京兆尹便派了手下官员去核实,是否有地契,就能判断这是否是屋主自己的房子了。
这乌衣巷十六号,就是其中之一。
上门的小吏见开门的是一个年轻娘子,手边还牵着一个小孩子,他也和气了些,出示了证明,又说明了情况,便问起了她姓名和家中亲眷情况。
京兆府相当于后世的派出所+居委会,一般来说,只要你不心虚,都会老实交代的。
这方娘子,也就是晏君乐的外室,当时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头脑一懵,老老实实说了自己的姓名,又说自己有一个夫君在外,小孩子是他们共同的孩子。
小吏便问她,夫君的姓名籍贯。方娘子此前还算是正常,问到这里就开始支支吾吾的,不吭声了。
小吏的脸色就难看起来,以为对方是什么见不得光的身份,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让方娘子出示房契。
方娘子同样拿不出来,因为房契在晏君乐手里。晏君乐虽然包养了外室,但是他必须要保证这个外室是在他掌控之下的,还有他的孩子。要是方娘子哪日不愿意了,带着孩子跑了,那他的计划也就失败了。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已经不能科考了,好在还有这个儿子。
晏君乐绝对不会冒险。方娘子母子必须全心依仗着他们,才行。
因此这就给方娘子带来麻烦了。小吏一脸不信任地看着她。
因为动静大,其余左邻右舍也都被吸引出来了。
其中一家老婆子撇撇嘴,和小吏道“官爷,你可别信她的话,我看呀,她说不定就是暗娼。她家说是有郎君,一年到头都没见着几次的。谁信啊。”
另一户人家也道“我倒是见过方娘子的夫君一次,只是他还挺神秘的,戴着帽子,还是晚上来的。”
深夜而至、神神秘秘,在京兆府的官吏们看来,无异于是装神弄鬼、违法犯罪、见不得光。于是小吏对着柔弱的方娘子也没了好脸色,再次问她“你夫君究竟叫什么名字?这房子真的是你的么?你再不老实交代的话,我很难相信你与骗子团伙无关。”
方娘子哪里见识过这等场面,她立刻拉过小吏,小声道“我说,但你不要说出去。”
王仁的友人一个错眼,就看到王仁已经冲了过去偷听。
友人“……”
那小吏半信半疑地望着方娘子。
方娘子道“我家那位,就是从前的内阁首辅晏大人,如今他是礼部侍郎。”
小吏一听,啊这。难道这是晏大人养的外室?虽然晏君乐如今是混得不怎么样了,那也是在那些朝廷大员的眼里是这样,可在小吏这样的□□品官员里,还是很厉害的,毕竟谁知道他会不会忽然又回到了内阁,二次拜相呢。
方娘子见对方迟疑,顿时觉得有面子了,再次警告道“我家夫君可是官身,你识相点,别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