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早就准备好了应对这个问题:&0t;这是我综合各种理论资料,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得出的结论。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关键是工程实现上的挑战。&0t;
他转向黑板,迅画出几个公式:&0t;轨道力学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物体达到这个度,就能保持稳定轨道&0t;
在场的科学家们纷纷拿出纸笔记录,尽管大多数人仍是一头雾水,但李明远的自信和详细的技术解释,让他们开始正视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计划。
&0t;好了,&0t;李明远暂时告一段落,&0t;这只是太空计划的概述。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配套的&039;天眼一号计划&039;。&0t;
他取出第四份图纸,上面画着一种奇怪的雷达装置和信号处理流程图。
&0t;这是一种叫做&039;合成孔径雷达&039;的新型侦察设备,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穿透云层,获取高清晰度的地面图像。&0t;
科学院的专家们再次陷入震惊。
&0t;穿透云层?&0t;一位雷达专家不可思议地问,&0t;现有雷达分辨率极低,怎么可能获取清晰图像?&0t;
李明远开始解释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0t;传统雷达靠天线物理尺寸决定分辨率,而合成孔径雷达利用平台移动,通过多点数据采集和复杂信号处理,模拟出一个大孔径天线的效果&0t;
他的解释越来越专业,用了大量物理和数学术语,大部分人已经跟不上他的思路,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点——这种技术如果实现,将彻底改变战场态势。
&0t;等等,&0t;一位军方专家突然插话,&0t;这种雷达如果装在卫星上&0t;
&0t;没错,&0t;李明远微笑着点头,&0t;太空轨道上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对地球表面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监视,星条国的任何军事动向都将无所遁形。&0t;
会议室再次陷入死寂,每个人都在努力消化这个信息。
&0t;我还没说完,&0t;李明远继续道,&0t;最后一项,是支撑这两大系统的基础——3微米芯片生产线。&0t;
他拿出最后一套图纸,详细展示了芯片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场景。
&0t;有了这种微型电子器件,我们可以大幅减小导弹制导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提高精度;也能为卫星和雷达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信号实时处理和传输。&0t;
科学院的电子专家们凑上前,仔细研究着图纸上的细节,脸上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成了震惊,然后是兴奋。
李明远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轻轻咳嗽一声,总结道:
&0t;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提出的这三个计划——&039;3微米芯片生产线&039;、&039;龙国太空计划&039;和&039;天眼一号计划&039;,看似前,但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如果我们能尽快启动,三年内就能看到成果。到那时,龙国将在太空、电子和侦察领域全面领先星条国,彻底改变世界格局。&0t;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信息,评估其可行性和影响。
张部长深吸一口气,先打破沉默:&0t;李总工,你的计划非常宏伟,也非常前。坦白说,如果不是你已经成功研制了磨姑蛋,我会认为这些都是痴人说梦。&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