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开始:
【简字埋王事,尘棺葬列侯。谁言陵阙冷?夜夜鬼吟秋】
【相较于早期以遗址为主的考古研究范式,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墓葬考古逐渐占据了学术研究的主流地位】
【这既是“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逐渐盛行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下,社会结构剧变带来的必然】
【从这时候起,陵冢,盗墓,考古,便成为了纠缠不清的几个要素,带来的故事更是多不胜数】
【以时间为轴,让我们从春秋战国开始】
【墓葬一,晋国墓葬群
提到古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经历时间的淘洗后,它们一定稀少且珍贵。
这个印象在很多国家都很恰当,但在我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绝非如此。
尤其是在陕、晋这两个省份,地下的人比地上的人多,从来都不是一句完全的玩笑话。
据学者研究,这一片墓葬区埋葬的坟冢超过了20000座,年代上综合分期为八段,从西周初一首延续到了春秋战国之交。
一个大型国家600年传承不断的祖地,有这个数量的坟墓倒也不算出乎意料。
目前己发掘了其中的1000余座古墓,比较重要的有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出土了包含晋侯鸟尊在内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陶器等文物。
如此大的墓葬群,自然也免不了被盗掘的命运。早在今天的学者们发现遗址前,古代的土夫子们就己光顾过这片肥沃的土地。
考古学者在部分墓中发现了先秦之前盗洞的痕迹,陪葬品被完全清空。除此之外,最大的一起盗墓事件发生在现代。
天马遗址最初的发现是在60年代,在此之后,官方组织过10余次的考古活动,但以这片墓区的规模,不过是浅尝辄止。
而在官方的考古活动间隔的空档期,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利用这个机会,盯上了这片墓区。
2000年的一天,当地的文物局联系到了曾负责过天马遗址考古工作的考古领队。
文物局称接到了当地公安局的通知,有犯人供认,他两年前参与了一次盗墓行动,盗掘的位置,正好位于己被发现的天马遗址内。
领着犯人指认出他们被盗掘大墓的位置后,文物局急忙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才找到了己经被炸药炸成100多块碎片的晋侯鸟尊和被炸得粉碎的棺椁。
如此盗墓大案究竟是何人所为?如今己找不到答案。在那个年代,晋省盗墓活动的猖獗,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当时最著名的两个盗墓团伙首领,人送外号“侯百万”和“郭千万”,都是心狠手辣的法外狂徒,手中枪支炸药无所不有。
他们先后在晋、鲁两省几十次盗掘国家文物保护区域内的古墓,团伙成员家里就贴有全国遗迹分布图,摆放着成批的考古专业书籍。
考古人员的辛苦发掘,反倒成了他们盗墓的线索。这些文物被销往世界各地,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所幸后来专案组发力,将这伙上百人的盗墓贼一网打尽,缴获枪支丹药若干,追回文物1200余件,清查出被腐蚀的各级干部2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