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我教出千古一帝半串吊子 > 第86章 开海建开海局(第3页)

第86章 开海建开海局(第3页)

其实曹玮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没有他进行最初的研造工作引导,无论是火车还是炼钢厂的进度都不会这么快。

“燕王殿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实在是草民的榜样,”曹玮悄声抬了朱棣一手。

曹玮一听倭寇,顿时皱起了眉。

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实力差距之下,倭国却像是根本不怕死一样,一直去挠大明这头老虎的屁股!

倭国人的劣根性……

朱元璋透过这份万民血书,似乎看到了福建、江浙等沿海之地百姓的水深火热。

“此时倭国敢放任倭寇侵袭大明沿海之地,假以时日,若是给了倭国一丝机会,又会做出怎样丧心病狂的事情来犹未可知!陛下,开海强国刻不容缓,发展海军方能保卫大明海岸永世安稳,倭国人狼子野心,应当趁早诛讨其对大明犯下的罪行!”

以曹玮的标准来看,这平炉的规模不大,但那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

抬头瞥了朱棣一眼,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一丝局促。

他现在终日想的是大明国策,抵抗外敌,却疏忽了普通百姓在面对倭寇时是没有反抗之力的。

还说什么碰上管门人员,这奏本就是他一力促成的。

看着奏本上面写的一桩桩一件件倭寇的罪行,朱元璋却怒不起来了。

似乎什么时候都不缺少这种人,他们不去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开海,张口闭口就是太过冒险,旧制不可更改。

“那要如何做?”

“陛下,燕王殿下说的有理,自古以来,倭国一直是我中原的属国,然而倭国人狼子野心,中原强大时他们乖乖臣服,中原混乱时便露出他们本来的面目,侵犯中原,此等民族的根性实在是太过恶劣,决不能放任不管!”

只不过这些事情研造成了之后,就是简单的重复工作,曹玮这个制造局的领导者终于可以清闲清闲。

其实整座平炉厂房占地也有寻常两个院子大,整个炼钢厂的大院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三座平炉厂房。

“儿臣并未离开应天,是让府中之人去了福建,”朱棣回答道,尔后再次拱手,“父皇,倭寇侵扰沿海之地,大明唯有开海才能永绝后患。”

曹玮一顿连珠炮得说完,朱元璋略微有些吃惊。

“一百人大概够了,”曹玮琢磨着说道。

“要招多少人?”

其实他对朱元璋提议开海,本就是想让大明有朝一日能兵指倭国,但朱元璋曾将倭国列于不征之国,想要做到这一点无疑是有难度的。

曹玮明白了,老朱这是看自己的平炉炼钢法成了,造船要用钢材,就把自己给自己扯进去了。

在朱元璋的眼里,曹玮一直都是懒散不羁的样子,此时突然正色起来,且还多倭国有如此深的敌意。

<divclass="tentadv">难道……倭国真有如此大的隐患?

无视了曹玮对朱棣的吹捧,朱元璋开始思索。

现在朱元璋面临的境况就是,若要开海,就一定会破了自己的禁海令……

若不是朱棣将这两样东西带到自己眼前,他或许依旧以为一切安好。

一旁的曹玮这才明白,这又是奏本又是血书的,原来是朱棣存了心要早日开海。

曹玮原以为照朱元璋的态度,开海之事已经吹了,却不料第二天一则消息从皇宫由内而外的辐射开来。

他们渴求大明开海,其实只是想让大明能为他们抵御倭寇的侵袭。

开海这个话题才提出不久,朱棣就把福建官员的奏本拿过来了,动作倒是利索。

严震直点点头,“我会一起上报于陛下。”

然而还没清闲多久,朱元璋就又拉着曹玮掺和开海局的造船事宜。

这事要说起来,比研造火车和炼钢厂简单的多,因为大明之前是有造船的匠人的,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之时,打的就是水战,当时大明的海军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只不过大明禁海之后,也就没了海军这一战斗力量,这在曹玮看来,属于是自断一臂。

好在现在朱元璋选择重新开海,由于禁海时间短,再造战船的难度不算很大,开海局造船会招造船的匠人,曹玮的制造局,只用提供足够的钢材,以供造船只用便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