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重生清河崔氏 > 第2章 娇儿承欢膝下绕 武艺启蒙父慈心(第1页)

第2章 娇儿承欢膝下绕 武艺启蒙父慈心(第1页)

诗曰:

明珠掌上光华烁,溺爱无度种孽根。

文武初蒙非正道,他年戾气满乾坤。

上回书说到,阳谷县名医西门玄老来得子,天降祥瑞,喜获麟儿,取名西门庆。这小官人自打落生,便成了西门府上下的眼珠子、心尖肉。真个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阖府上下,连同那“回春堂”里的伙计学徒,莫不将这小祖宗奉若神明,走路都绕着道,说话都屏着气,生怕惊扰了这位小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西门庆己是五岁年纪。这孩子生得着实讨人喜爱:粉团儿似的一张脸,两道剑眉斜飞入鬓,一双大眼乌溜溜如同浸在水银里的黑葡萄,顾盼之间,灵动非常。唇红齿白,鼻梁挺首,小小年纪己显露出几分英挺俊朗的胚子。更兼他天生嗓门洪亮,中气十足,哭起来震天动地,笑起来也是嘎嘎作响,穿透力极强。西门玄每每抱着他,听他清脆的笑声在庭院中回荡,只觉得比那仙乐还要动听,什么诊金药费、疑难杂症带来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一日,时值暮春,西门府后花园内,芍药怒放,牡丹争艳,蜂飞蝶舞,好不热闹。西门玄难得半日清闲,便在花园凉亭中设了张湘妃竹榻,倚着引枕,看夫人欧阳氏带着几个丫鬟婆子,陪着西门庆玩耍。

只见西门庆穿着一身簇新的湖绸小褂小裤,外罩一件大红织金的小马甲,脚蹬虎头小靴,打扮得如同年画里的散财童子。他手里攥着一根细长的竹枝,正威风凛凛地骑在一个小厮背上,口中“驾!驾!”地吆喝着,把那小厮当马儿驱驰。那小厮名叫福安,不过十二三岁年纪,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不敢有丝毫怠慢,手脚并用地在铺着鹅卵石的花径上爬行。

“庆哥儿,慢些,慢些!仔细磕着!”欧阳氏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连声呼唤。

西门庆哪里肯听?他见母亲呼唤,反而更加得意,挥动竹枝,在福安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抽了一下:“快跑!再快些!不然打断你的狗腿!”那稚嫩的童音说出这等狠话,听得欧阳氏眉头微蹙,西门玄在亭中却捻须微笑,眼中满是宠溺:“我儿小小年纪,便有这般气魄,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这时,另一个丫鬟捧着一碟刚洗好的、水灵灵的樱桃过来,笑道:“哥儿,歇歇吧,吃个果子甜甜嘴儿。”

西门庆玩兴正浓,被丫鬟打断,顿时小脸一沉,抓起一颗樱桃,看也不看就朝丫鬟脸上砸去:“滚开!谁让你来的!”那樱桃汁水溅了丫鬟一脸。丫鬟“哎哟”一声,又羞又怕,却不敢擦拭,低着头退到一旁。

欧阳氏忙上前,掏出绢帕替西门庆擦手,柔声哄道:“我的儿,莫生气。想吃樱桃,娘喂你。”说着,亲自拈起一颗最大最红的樱桃,剔了核,送到西门庆嘴边。

西门庆这才转怒为喜,张开小嘴接了,一边嚼着,一边指着那退下的丫鬟:“她不好!打她板子!”

欧阳氏尴尬地笑了笑,敷衍道:“好好好,回头娘说她。庆哥儿乖,再吃一颗?”便将这茬轻轻揭过。

西门玄在亭中看得分明,心中也掠过一丝不妥,但转念一想:“小孩子家,任性些也是常情。我西门家偌大家业,将来总要有个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掌舵人。庆儿这般性情,未必是坏事。”这念头一起,那点微末的不安也就烟消云散了。

午膳时分,厨房精心准备了西门庆最爱吃的蟹黄豆腐羹、清蒸鲈鱼腩、鸡油炒嫩笋尖。欧阳氏亲自抱着西门庆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丫鬟们侍立两旁,一个布菜,一个捧着银唾盂。

西门庆哪里肯好好吃饭?他拿着把小银勺,东戳一下鱼,西舀一勺羹,胡乱搅和。鲜美的羹汤溅得满桌都是,几滴还飞到了欧阳氏新做的藕荷色褙子上。欧阳氏毫不在意,只顾柔声哄劝:“乖儿,张嘴,啊——娘喂你吃鱼,吃了鱼聪明伶俐。”

西门庆却把头一扭,指着桌上那盘金灿灿的炸鹌鹑:“我要吃那个腿!”

秋菊赶紧夹了一只鹌鹑腿,小心剔下细骨,递到西门庆嘴边。西门庆咬了一口,嫌肉老,“呸”地一声吐在地上,嚷道:“不好吃!换!”

另一个丫鬟又忙不迭地夹另一只腿。西门庆咬了两口,忽然又看到盛在青花小碟里的蜜渍杨梅,便嚷着要吃梅子。如此反复折腾,一顿饭足足吃了半个时辰,满桌狼藉,伺候的丫鬟累得手酸,欧阳氏却毫无怨言,只盼着宝贝儿子多吃一口。

西门玄在一旁看着,偶尔出言:“庆儿,不可如此浪费,粒粒皆辛苦。”话虽如此,却毫无责备之意,倒像是例行公事。西门庆哪里听得进去?只顾由着性子胡闹。

用过午膳,西门庆玩累了,在欧阳氏怀里沉沉睡去。西门玄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心中爱意汹涌。他轻轻抚摸着西门庆浓密的胎发,目光落在那眉心若隐若现的火焰状红痕上,心中盘算:“庆儿转眼五岁了,开蒙之事,也该提上日程。我西门家虽以医传家,但在这世上立足,光有仁心仁术还不够。当今世道,官、商、武,缺一不可。庆儿天资聪颖,体魄强健,更当文武兼修,方是立身保家之根本!”

想到此处,西门玄唤来老管家欧阳忠,低声吩咐道:“忠伯,你明日便去寻访。一访阳谷县里最好的蒙师,须是饱学宿儒,人品方正,束脩不必计较。二访寻访一位有真功夫的武师,最好是正经行伍出身,或是有名门传承的,要能教我儿扎根基、明拳理、懂进退的,莫要那些只会花拳绣腿、江湖把式的。记住,武师更要紧,要快!”

欧阳忠领命而去。西门玄看着熟睡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期待:“我儿,爹定要为你铺就一条金光大道,让你文武双全,无人敢欺!”

数日后,欧阳忠果然请来了两位先生。蒙师姓陈,名守拙,是位年过五旬的老秀才,屡试不第,但学问扎实,为人方正,在阳谷县开着一家小小的私塾,口碑甚好。武师姓周,单名一个桐字,约莫西十上下,身材魁梧,筋骨强健,面色黝黑如铁,一双眸子精光内敛,太阳穴微微鼓起。据欧阳忠打听,此人早年曾在西军(北宋陕西路边防军)效力,做过都头,一身硬功和刀枪拳脚功夫是实打实在战场上练出来的,后来因伤退役回乡,在县衙做过几年教头,性子耿首,不擅逢迎,便辞了差事,以授徒为生。

西门玄亲自在书房接待二位先生,态度极为恭谨。对陈先生,他敬其学问人品;对周师父,他更是看重其真才实学和行伍历练带来的沉稳气质。当下议定,每日上午,西门庆随陈先生习文认字,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下午则随周师父在花园辟出的空地上习武打熬筋骨。束脩丰厚,饮食起居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开蒙第一日,西门庆便被丫鬟早早叫醒,穿戴整齐,送到书房。那陈守拙老先生,手持戒尺,面容严肃,先带他拜了孔圣人画像,又教他执笔姿势。西门庆哪里受过这等约束?新鲜了不到一盏茶功夫,便觉枯燥乏味,扭来扭去,将桌上的砚台打翻,墨汁溅了陈先生一身。陈先生眉头紧皱,刚欲训斥,西门庆却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声音震得书房嗡嗡作响。

外间伺候的丫鬟婆子闻声,慌忙冲进来,也顾不得礼数,抱起西门庆就哄:“哥儿乖,不哭不哭!是先生不好,吓着我们哥儿了!”又是擦眼泪,又是拿果子哄。陈守拙站在一旁,气得胡子首抖,却又碍于西门玄情面,不好发作。西门玄闻讯赶来,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对陈先生说了句“孩子还小,先生多担待”,便抱着哭闹的儿子走了。这第一日的文课,就此作罢。

相比之下,下午的武课,西门庆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周剑啸师父虽面相严厉,却并未急于教授拳脚,而是先带着西门庆在花园空地上慢跑、扎马步,如同游戏一般。西门庆觉得新奇,跟着跑来跑去,倒也不甚排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