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关乎着全村以后的希望,他早就等不及了。
只是不好意思跟黎秋月开口罢了。
“越快越好,今天就可以开始,我召集村里汉子,集体忙活……”
“不成!”黎秋月打断村正,“修路是大事,路修不好,以后会有不少断断续续的麻烦,专业的事儿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办,上次给我盖房子的邓师傅和贺师傅团队很不错,不如就找他们?”
村正点头认同,但心里还是有所担心,“从河西村到青伊镇,差不多12里路,这价钱不知……”
“不用担心,上次那一千两您忘了?我家房子工钱才花了200两左右,这条路再怎么修,工钱和材料钱也不会超出一千两,您就放心吧!”
听了这话,村正不再担心。
黎秋月让黎铁和黎秋宴去灵高县,请贺师傅和邓师傅过来。
有钱赚,他们自然很乐意接活,尤其是黎秋月给工钱很痛快,提供的饭菜也比较好,他们自然乐意至极。
两天之后,邓师傅和贺师傅,带着团队来到河西村,开始动工。
按照这时候的官道标准来修,路面在原基础上扩宽了五六倍。
在这期间,王德成给黎秋月联系了一个开染坊的商人,何志勇。
这人与王德成相识,关系也不错,听王德成说何志勇为人实在,可以信任。
黎秋月便把织布坊的布匹交由他来负责染色。
有生意赚钱,何志勇不带犹豫的同黎秋月签订合同。
黎秋月准备好图案,让他按照图案负责染色。
虽然何志勇没见过这些图案,但是按照现在的染布技巧还是能染出来的,便欣然接活。
布匹染成功以后,黎秋月让黎绣在村里挑了一些细心的妇人,按照黎秋月给的图纸,制作衣服。
织布坊本就空间大,完全够这些人在一起工作。
路修好之前,黎秋月每天都在想,河西村集体营生,做什么比较合适。
因为这营生是集体所有,不像玻璃窑,是她自己的,能私下通过系统过渡一些东西。
集体营生,她不经手负责,所以用到的所有东西必须是这时候有的。
琢磨了很久,黎秋月想到了很多营生,什么造纸术,香皂,牙膏,纯露,精油,风油精,花露水,香水等。
但是这里面有几样都需要用到一个东西才能制成,那就是酒。
香皂,风油精,花露水,都需要用到酒,既然这东西必不可少,还不如直接酿酒。
这时候因为没有蒸馏技术,酒的度数很低,若是河西村产出高度酒,在市场肯定大受欢迎。
高度酒有了,自然就能衍生出其他产业,可以赚钱的营生范围更加广。
古代有几个朝代实行禁酒令,大多都形同虚设,就连最严格的宋代也只是在销售环节比较严苛,民间酿酒根本没有任何约束。
大雍朝曾因饥荒禁过一段时间酒,后期完全作废,民间大量作坊酿酒售卖,所以河西村酿酒没有任何问题。
黎秋月将这一想法告诉村正,村正却一脸担心,“卖酒确实是个好营生,可是别说灵高县,就是青伊镇也有一家人人知晓的酒坊,河西村若是酿出来的酒没有任何突出,怕是不太好卖,最主要的是,咱村没有会酿酒的人!”
“这您不用多虑,我有一张外商送来的酿酒方子,做法很简单,您听我的,没问题!”
村正瞬间感觉心里踏实,黎秋月做了这么多营生就没有亏本的,他自然对她一百个信任。
村正召集村里所有人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