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明军主将是谁,高迎祥部损失多少?&rdo;我连忙问道。
&ldo;这个,明军主将是河南布政使阎顺超,现在退守开封,至于高迎祥部的损失,现在还不清楚,据说是阎顺超临阵脱逃才使得荥阳失守。&rdo;
临阵脱逃,又是临阵脱逃,这就是文人治军的后果,有明一代或许只有袁崇焕可以堪称其中典范,其他的人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最多也就是殉国,让不懂军事的文人统军简直就是自取灭亡,虽然听了这话我有些释然,可是心中仍对荥阳的失陷存了怀疑。
&ldo;先生,我们还去荥阳么?&rdo;王铭建问道。
&ldo;去,怎么不去,不过不能直接去了,我们绕道而行,尽量避免过早接触义军。&rdo;我回答道。于是众人在开封外的朱仙镇稍作停留,经官亭、芦店向荥阳进发,一路上除了逃难的百姓就是溃败的士兵,这些人盔歪甲斜狼狈不堪,可是却对我们这一行人打起了主意,估计是贫民没有什么好抢的,可惜的是他们碰到的是比义军更为凶悍的我的亲卫,没有讨到半点便宜,被打得抱头鼠窜。
临近荥阳率先经过的是洞林寺,寺中建筑宏伟,古塔高耸,碑碣林立,并且幸运的是没有遭到战火洗劫。
&ldo;铭建,这里距离荥阳还有多远。&rdo;我已经注意到队伍中多了几个陌生人,并且经常和王铭建小声地低语,很显然这是白莲教的教众,王铭建将们吸纳来很有个能是作为向导。果然王铭建和其中一人问了几句回答我:
&ldo;先生此处距离荥阳不足四十里。&rdo;
&ldo;哦,那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休息吧,你去和寺中的主持商量一下,看可否在寺中借宿,我准备在这里住一阵子。&rdo;我吩咐道,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递给王铭建。孙福亮虽然此时升任亲卫队长,可是他是辽东人对中原的事情并不是毫无那熟悉,所以一些事情还是王铭建亲自去办。
没有多大一会寺中走出一群僧人,为首的一个老和尚当先向我作揖道:&ldo;阿弥陀佛,施主慷慨慈悲,愿我佛保佑,请,您请进!&rdo;
看来这银子确实好用,迎接我的正是寺中的主持,逢此战乱之时碰到我这样的大主顾也实在难得,千两的银子已经够这寺庙至少半年所用。
一路上主持向我介绍洞林寺的渊源,还真不能小看,据说自达摩东渡后,先后建有三林(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被称为天中三林,乃是佛教在中原著名的三大寺院。是佛家有名的道场,汉、唐、宋、元相继重建,更是元、明盛极一时,难怪规模如此宏大,我心里暗道,只是这少林寺的名声太大,让我这个现代人全然不知道还有一个洞林寺的存在,据主持说明朝的藩王周靖王死后就葬于此,所以从那以后洞林寺就成了周王府的家佛堂。可此时义军占领荥阳,周王府的人早就逃了一个干净。
&ldo;主持师父,敢问这洞林寺和少林寺还有什么渊源么?&rdo;我心中感兴趣的还是少林寺,所谓的什么七十二项绝技,还有什么易筋经若是让我得到一部,没准我也能成一个武林高手呢,要知道我可是一个标准的武侠迷,从小就幻想着当大侠,若不是机缘巧合来到了古代,并且是辽东估计我才不会愿意做什么朝鲜的摄政王,早就撒丫子飞了。
&ldo;实不相瞒,施主,我就是从少林寺来的!&rdo;主持的回答让我心中大惊。
&ldo;什么,您是少林寺来的,那您会不会武功啊?&rdo;我饶有兴趣的问道,在称呼上还加了一个您字。
那老和尚笑了笑道:&ldo;洞林寺以精研佛法出名,至于老僧虽然是从少林寺出来的,可是在武学上的修为可是差的很,要知道少林寺也不是都以修研武术为主,武术不过是强身健体,并不是修习佛法的法门。&rdo;
听了老和尚这话我不禁失望,弄了半天是一个不会武功的少林寺和尚,好没意思,那老和尚全然没注意到我的脸色兀自说个没完。
&ldo;施主有所不知,我洞林寺宗、教并重,尤以戒律严明而著称,在众多寺院中更是鼎鼎有名,就是少林弟子如有重大犯规也送到我寺来受罚,所以说我洞林寺是弘扬佛法、佛理的重要之所。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和登封少林寺并显于世,合称中原四大寺院。&rdo;
这时我早已将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的建筑上,对老和尚的话已经听而不闻了,呈现眼前的是众多的殿堂和僧人厢房,这些建筑依地势而逐层分布,错落有致。与其他一些寺院不同的是,这里有很多窑洞,看年代应该是寺院早期的一些建筑,这或许也是洞林寺得名的由来,这些窑洞中肯定发生过不少故事吧,估计没准达摩祖师还在某一个洞中说过禅讲过法呢,那岂不是有可能留下一些秘籍什么的。我脑子里此时已经都是光怪陆离的武侠小说内容,全然没有听清主持的话。&ldo;施主,若是没有事情请您不要随便到这些洞中留连,这洞中至今还关着一些犯戒的僧人。&rdo;
由于铭岚的伤还没有痊愈,所以我单独向主持要了一个清静的小院落,据说这是周王府专门使用的,如今人去院空倒是便宜我了。
傍晚的时候吃了一顿全无营养的素餐,我闲着无事带着王铭建和孙福亮在寺中四处游走,此时距离荥阳大会还有将近五天多的时间,由此到荥阳只需一天,所以我倒是不急着马上开始行动,好不容易有一个稳定的落脚之处自然要好好的休息一晚了。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窑洞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