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确实如此。
梁大刚这边口头上答应的简单,但真到各个工地开始施工,那可真不是一点点忙碌。
堂山因为要赶工期,当初梁大刚答应的三年内安置好灾民。
这就导致他需要十几个工地同时开工,好在国家这边也派出了不少人。
这才勉勉强强没出什么大乱子。
水泥厂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事后确定了,水泥厂的规模至少要达到两万人。
而为了尽快将水泥厂的设备生产出来。
就连国外的四娃五娃,都被迫满世界转悠。
想要批量买现成的肯定是不可能,送往香江,人家国外厂商还允许,但内地,不行!
所以四娃五娃,只能拿着拆分好的图纸,各个厂家的跑。
因为要保证质量和速度,同时也不能让图纸外泄,所以他们只能是拆分进行生产运输。
将来送到国内,再进行组装。
初期的一段时间,可给梁大刚忙的是脚打后脑勺。
来到这个世界四十年,就没有这么忙过。
好在,随着梁家人逐渐上手。
堂山那边,终于是不用他再去了。
魏虎逐渐接手了算盘的工作,统筹计划以及监督,居民区的工地施工。
建国也可以帮忙,看着点生活配套,以及商业圈的规划施工。
而算盘,则在国家下放政策,沿海试点后,被梁大刚丢去了试点城市,主要以投资港口码头为主。
重刚在香江,以及国外都有自己的港口,并且当年趁着萧条时期收购的大量船只,也早就正式组成了远洋国际运输公司。
这方面,他有足够的经验。
四娃五娃,也已经出师,各自摸索着物流与旅游。
而水泥厂那边,随着机器的逐渐到来,也终于是产出了第一批高质量水泥。
君不见,试运行那一天,四九城多少领导跑了过去。
梁大刚是开过大会的,倒是见怪不怪了。
娄晓娥也一样大人物见不少,没啥感觉。
但其他的梁家人们,听着旁边人的介绍,可谓是开了眼了。
这次完美的试运行,以及高品质的产出品,可谓是给了现场领导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而随后几天,他们也是立刻就还以梁大刚了一个惊喜。
重新规划,安排扩建。
两万人的工厂,变成了三万人。
梁大刚再次得到了四九城二环边千亩地的开发权。
好在,此时设备生产和进口的路子已经打通,四娃五娃不需再跑,只要跟工厂增量即可。
二娃彻底辞去轧钢厂保卫科的工作,入驻水泥厂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