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这才放下心,道:“那便没有多大的事,只要好生整顿便是。王家那边,我来操持。”
董承并未太担心,目光闪烁一阵,忽然面露忧色的道:“殿下,现今陛下离京,洛阳城并无人镇守,若是有宵小叛乱,如何是好?”
刘协神态从容,道:“无需担心,洛阳有精锐三万多,加上四周并无乱匪,即便有叛乱,也足以撑到河东的援兵赶至。”
董承认真的点头,实则心里不在意,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的凑近,低声道:“殿下,我又听到了一些人提及先帝遗诏一事,你如实告诉我,是否真的有这份遗诏?”
刘协脸色微沉,倒也没有多想,这件事时不时就有人提起,认为董承也是关心他,直接否决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祖母也没有,当时的十二常侍同样没有。这件事,是直到袁术叛乱才出现的。”
他的意思很简单,这个‘先帝遗诏’,是袁术炮制出来造反的借口。
董承心有不甘,又害怕问的太多让刘协起疑,松了口气的坐回去,笑着道:“那便好那便好,真要有,那才是祸事。”
刘协也是庆幸,脸上一丝僵硬一丝微笑的道:“也幸亏没有,否则我与祖母,断然活不到现在。”
董承是知道刘协,董太后这些年是如何过来的,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可能没命。
这么想着,董承心里有些不舒服,仿佛原本属于他的东西被人抢走了一般,脸上却笑容满满的道:“殿下,依你说,我大汉朝廷,现在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刘协喝了口茶,缓解了心情,道:“自是首推袁绍,其次是孙策。”
袁绍目前可以说是朝野公认的‘准叛逆’,他的谋反,只是时间问题。而孙策,是因为他行事乖张,多有不法,之所以将他排在刘表,刘璋,三羌之前,是因为孙策太过凶悍了。
在征讨董卓一战中,孙策表现的最为亮眼,一路击溃吕布,董卓,杀到了相县,曹操等人,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董承听着,心下明悟。
那桥瑁要去的地方,多半就是吴郡与会稽。
袁绍要是造反,首当其冲的便是豫州,而豫州与司隶相连,最多半个月,便能兵临城下。
能阻挡他的,一个是孙策,一个是豫州的刘备。
刘备是众所周知的无能之辈,几无建树,只会沽名钓誉。
如果孙策一同造反呢?
董承想到这里,心中一个激灵,脱口而出道:“殿下说的是。”
刘协有些疑惑的看着他,道:“你有什么事情?”
董承连连摇头,而后笑着道:“没事。只是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难免有些忐忑。”
刘协深有同感的点头,道:“听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关于吏曹那边,我会为你说话,无需担心。”
董承心事重重,点头应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刘辩穿过琅琊郡,赶向下邳的时候,他召见孙策的诏书,已经到了吴郡,乌程。
孙策坐在主位之上,看着诏命,神情默然,眉头拧成川字。
他的下面分别坐着程普,顾雍。
程普神色沉思,并没有说话。
这道诏书,来的莫名其妙,而一旦去了下邳,那便是生死难料!
“顾先生怎么看?”好半晌,孙策抬起头,目光如剑的看着顾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