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处理着手头的事务,一边时不时地刷新着手机,关注着网上关于“蜀道难”的讨论。
热度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因为一晚上的发酵,吸引了更多文化界、历史界的大v下场,形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
“陈老,您还在想昨天那个事儿呢?”一个副组长笑着走过来,“说不定就是哪个学生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巧说了一句,当不得真的。”
陈敬之摇了摇头,严肃地说道:“不,你们不懂。那句话里蕴含的,是一种真正走过千山万水,见识过天地之威的‘大语感’。这不是碰巧能碰出来的,我敢断定,写出这句话的考生,他的作文,绝对非同凡响!”
他顿了顿,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道:“小李,你设置一下关键词筛选。一旦有作文中同时出现‘蜀道’、‘青天’、‘剑阁’这几个词,立刻标记出来,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
“好的,陈教授。”
阅卷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一篇篇作文从老师们的眼前划过,有的立意新颖,有的文笔优美,但都无法让陈敬之提起太大的兴趣。
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那篇可能存在的“神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阅卷大厅里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我的天!”
声音来自一个负责初审的年轻老师,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他身边的同事好奇地凑过去,只看了一眼,也同样倒吸一口凉气。
“快,快上报给组长!”
很快,一份被标记为“极具争议与才华”的试卷,被层层上报,最终送到了陈敬之和几位核心评委的面前。
“陈老,您快看这份!”
陈敬之精神一振,连忙戴上老花镜,看向大屏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手写体扫描后依然清晰可见的,锋芒毕露的三个字标题——
《蜀道难》
陈敬之的心,猛地一跳!
再往下看,是那行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我脚下这片名为‘蜀’的土地。”
好大的口气,好深的情感!
陈敬之的手己经开始微微颤抖,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就是它!
找到了!
整个核心阅卷室,瞬间一片死寂。
所有评委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随着那半文半白的奇诡文字,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