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他缓缓开口,“谁告诉你,我们一定要在他们的规则里玩?”
“啊?”
“他们用规则来卡我们,是因为他们觉得,规则是由他们制定的。
“那如果我们来制定新的规则呢?”
贺凡挂断电话,转头看向身旁的王崇山教授。
“王教授,我们的‘那个’东西,可以用了吗?”
王崇山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无法抑制的激动,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以了!经过这几个月的连续奋战,我们己经成功地,将‘石墨烯薄膜规模化制备技术’,从实验室,搬到了中试生产线上!”
“我们现在,己经可以稳定地生产出,米级的,高纯度单层石墨烯薄膜!”
“好。”贺凡的眼中,精光一闪,“是时候,让世界看看,我们真正的底牌了。”
三天后。
华夏,京城。
一场由国家科学院和国防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材料与未来科技”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论坛邀请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科技记者。
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常规的学术交流。
然而,当发布会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
主持人,国防大学校长龙振国,用一种无比庄重和自豪的语气,向全世界宣布:
“接下来,我们将向各位展示一项,由我国科学家独立研发,并己实现中试量产的,革命性技术。”
大屏幕上,灯光亮起。
王崇山教授和贺凡,一同走上了舞台。
王崇山是主讲人,而贺凡,则以“项目核心理论贡献者”的身份,安静地站在一旁。
“我们今天要发布的,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等离子体协同催化’的,石墨烯薄膜规模化制备技术。”王崇山教授的声音,响彻全场。
话音刚落。
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石墨烯规模化制备?这不可能!”
“这是本世纪最大的材料学难题!他们怎么可能解决?”
“吹牛吧?肯定是实验室里的小样品,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面对台下的质疑,王崇山没有反驳。
他只是按下了遥控器。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高清视频。
视频里,一条全自动化的中试生产线上,一张张薄如蝉翼,却又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巨大而完整的石墨烯薄膜,正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视频的最后,给出了详细的性能测试数据。
导电性、透光率、机械强度每一项指标,都达到了理论上的完美值。
这一下,全场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