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九月,成都,光极殿
距诸葛丞相的祭祀大典,己经过去三天了,尽管失去了大汉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但日子还要继续,很多朝政大事必须在今天的光极殿大朝会上解决。
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伐归来的众将士封赏一事。
除了都督汉中,防备曹魏的征西大将军魏延之外,包括之前在汉中定军山安葬诸葛丞相的左将军吴懿在内,北伐军的主要将领和丞相府属官,都列席光极殿,等候陛下的宣示。
刘擅点了点头,侍中董允从黄皓手中接过圣旨,当众宣读起来:
“制诏诸勋臣,
朕闻《易》称“圣人先天而天弗违”,昔高皇帝提三尺剑定鼎关中,光武乘炎精之运克复赤县。
今朕以幼冲嗣守鸿基,赖昊天显佑,列祖垂休,使元恶枭夷于渭滨,王师振旅于陇右。此非将士戮力,文武协规,曷以臻兹?
咨尔行伍,或裂裳裹创,冒矢石而摧锋;或衔枚夜驰,犯霜露以摧敌。斩将搴旗者著云台之功,运筹帷幄者献庙堂之策。
朕亲览方岳,念勋劳之匪易;躬擐甲胄,知戎机之惟艰。
今遣太常臣允,己持节告于高庙,
列祖鉴临,歆此禋祀;群灵陟降,懋赏有章。其按功簿之等差,循爵赏之彝典,曰,”
礼节性的诏文终于结束,马上就要到具体的封赏内容了,众将士纷纷竖起耳朵,聚精会神起来。
其中最期待的人莫过于杨仪,自此次率领北伐军班师回朝以来,他就一首以诸葛丞相继承人自居。
领导数万大军并不容易,但统帅大军的一旬间,带给杨仪的不仅有巨大的压力,还有权力的沉醉味道。
他心中暗道:“此次回师,虽然没能弄死魏延那个匹夫,算是美中不足,不过其他方面可谓尽善尽美,北伐大军全师而还,换作丞相,大概也就是这样!呵呵呵,如今朝堂,除我之外,还有谁能统领大军?!”不由地紧盯着董允,期待他接下来宣读的名字。
“丞相长史琬,忠肃内固,筹划有方,迁尚书令,总揆机衡”
听到第一个念的是蒋琬的名字,杨仪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舒展开来,心下暗道:“是了,公琰长期在尚书台主持全国政务,丞相生前明显把他当做政务上的继承人培养,这次不过是正式确认下来了。
也好,公琰性情宽宏,能够调节和团结众臣,可以补我之短,同时他还是零陵湘乡人,在荆州诸臣里能保持中立公允。嗯,以后我领军北伐,有公琰坐镇后方,安心的很哪!”
“丞相司马祎,奉使称旨,辑和内外,迁后军师,领益州刺史”
听到第二个封赏的名字是费祎,而且还是益州刺史这个象征意味强烈的职位,杨仪心下便是一惊,旋即赶紧自我安慰起来:
“文伟才思敏捷,任事机敏,而且他和益州大族有姻亲关系,由他来调节荆州士人和益州豪族的关系,再适合不过。他明显是要和公琰做搭子,一起帮我稳定后方的呀,啊哈,哈哈哈”
“征西大将军延,摧锋渭滨,焚敌廪粟,功轶卫霍,擢镇北大将军,假节钺,督汉中诸军事,雍凉既复,即行牧守事”
听到仇敌的名字,杨仪再也不能维持表面上的云淡风轻,他死死抓着笏板,力道之大,以至于上面都出现了他的指甲印。也只有这样,他才不至于当场发作:
“休昭这念的都是什么东西?!功轶卫霍?就那个匹夫?!
呼,勿怒勿怒,呵,那匹夫当上镇北将军又如何,假节钺又如何,不能开府,终归要听我指挥!哈,雍凉既复,即行牧守事,能不能复雍凉,还不是我手下的大军说了算,哼,等我继承丞相的军权,弄死他就像杀豚一样简单!很快的”
杨仪不断自我安慰,他自己都没发现,心底的不安正在越来越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