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到刘禅身上的哪个好看 > 第66章 自北向南(第2页)

第66章 自北向南(第2页)

虽然这种高压政策激起了大部分依赖走私获利的雍凉本地士族豪强的强烈不满,但郭淮凭借其封疆大吏的权威和驻军的威慑力,暂时压制住了这些反弹。

更有京兆杜氏等大族选择支持郭淮的“严打”政策,任河东太守的杜氏家主杜恕,更是手撕蜀锦,以示在公事上支持郭淮的举动,暂时放下对他刺史专权的抨击。

有了“务伯裂锦”这一风雅事件,郭淮整顿走私更是毫不留情。

在铁腕整肃之下,季汉-羌氐-雍凉士族这条三角贸易链的运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萎缩,贸易额和影响力均有所下降。

面对这种局面,蒋琬提出了务实的建议:暂时收缩三角贸易的规模,保存来之不易的有生力量,尤其是保护与羌氐部落的信任关系。

同时,静待郭淮高压政策下曹魏内部矛盾的发酵。

只有当压力达到临界点,潜藏在水面下的裂痕才会真正显现,届时才能看清敌人阵营中,哪些势力是真正可以争取和利用的对象。

刘擅放下奏章,指心中了然:郭淮急了!

自己当初灵光一闪布下的这颗三角贸易的棋子,确实如同一把利刃,深深扎进了雍凉这块曹魏的软肋。

它搅动了地方势力,分化了人心,迫使郭淮不得不采取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极端手段来应对。

虽然贸易规模被迫收缩有些可惜,但刘擅本就没有天真地指望靠它获取巨额利润来支撑国用。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政治层面——扰乱雍凉,争取羌氐,离间魏国内部。

如今初步目的己然达成,迫使郭淮暴露其虚弱和焦躁,战略上己算合格。

收缩是暂时的蛰伏,是为下一次更有效的出击积蓄力量。

这么想着,刘擅的心情稍缓,目光随意地扫过蒋琬奏章接下来的内容。

然而,一个名字的出现,瞬间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张嶷。

奏章的最后部分提到,荡寇将军张嶷,在协助处理氐人豪酋苻健归附事宜时表现出色,展现了非凡的胆识与怀柔手腕。

当初蒋琬派张尉前往接受苻健的投降归复,超过了约定的时期还没有回来,蒋琬很担心这件事。

张嶷劝慰说:“苻健请求归附非常诚恳,一定不会另有变化。平素听说苻健的弟弟狡猾奸诈,又加上少数民族的人不能有同等的功劳,可能有背离抵触的情况,因此张尉在那里停留下来了。”

过了几天,消息传来,果真是苻健的弟弟率领西百户人投奔了曹魏,只有苻健前来归附。

立下此功后,张嶷主动向蒋琬请缨,希望能前往南中,出任越巂太守一职。

蒋琬在奏章中详细列举了张嶷的资历: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南中地区发生刘胄叛乱,张嶷跟随当时的庲降都督马忠前往平叛。

在那场艰苦的征战中,张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其威名深深震慑了南中的夷人各部。

蒋琬认为,凭借张嶷的勇略、对南中夷情的熟悉以及在当地夷人中建立的威信,他是稳定和开拓越巂郡乃至整个南中地区的不二人选,因此郑重向陛下举荐。

“张嶷越巂太守”刘擅低声念着这两个词,思绪从北方的风沙战场,飞越千山万水,投向了大汉西南那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南中。

他灵机一动,翻开后续几份奏章,果然找到了庲降都督马忠的奏请。

马忠在奏章中说道,如今南中各地仍有未稳,是朝廷威信没有深入当地夷民内心的缘故。

鉴于此情况,他请求将庲降都督治所,从平夷(今贵州毕节)南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以示朝廷安民之决心,望陛下批准。

张嶷、南中、马忠这几个名字在刘擅的脑海中迅速串联起来,唤醒了他后世记忆中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碎片。

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马忠和张嶷这对组合,正是季汉稳定和治理南中的中流砥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