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到刘禅身上的哪个好看 > 第67章 南中奏对(第1页)

第67章 南中奏对(第1页)

建兴十西年六月,成都的暑气渐起,章德殿内却还残留着几分清凉。刘擅端坐御案之后,目光落在殿门口那个稳步走来的身影上。

御史中丞孟获,身着素色深衣,腰束锦带,头戴进贤冠,面容清癯,三载守孝的霜色似乎还未从他眉宇间完全褪去。

他趋步上前,依礼深深下拜:“臣孟获,叩见陛下。蒙陛下召见,臣不胜惶恐。”

没错,眼前这位标准的汉人士大夫,正是曾经的南中诸豪酋统帅,建兴三年诸葛丞相征讨南中的重要工作对象——孟获!

几日前,刘擅看到御史中丞服丧期满,即将回成都重新履职的奏章时,被上面的孟获两字吓了一跳。

搜索历史刘禅的记忆才得知,原先历史线上的孟获,在臣服以后,任职御史中丞以来,一首非常低调,勤勤恳恳充当成都朝廷和南中的桥梁。

因为存在感太低,在历史刘禅的记忆中,都没有太多和他相关的内容。

正巧,刘擅正想开启南中攻略,将这片广袤之地,变成北定中原重要支撑,因此就有了这一次的召见和奏对。

尽管己有心理准备,但真切看到孟获容貌时,刘擅心中还是大为感叹: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汉人士大夫嘛!和前世演义小说,暗耻游戏中的形象,差的太远了!

不过捋一捋孟获的履历,便知道其人出身建宁孟氏这样的汉人大族,自然不可能如文艺作品一样,日常一副南蛮大王的形象。

接下来的对话内容在刘擅心中迅速过了一遍。

“德远(孟获表字未见史书记载,此为本书虚拟的孟获之字)快快请起!”刘擅声音温和,“卿为母守制三载,孝心感天动地。古人云,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今大汉欲重振乾坤,正需德远这般忠良之臣砥柱中流啊!”

孟获起身,眼中掠过微澜:“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唯有效仿先丞相,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殿内一时静谧。

刘擅的目光掠过殿角的瑞兽香炉,袅袅青烟盘旋而上,为了拉近关系,他决定用出百试不爽的话题。

一念及此,声音低沉了几分:“再过两月,便是相父两周年忌辰了。忆及当日五丈原噩耗传来,朕心如刀绞,痛彻骨髓。那山崩地裂之感,至今仍在胸中回荡。”

孟获闻言,神色亦随之黯淡,他微微颔首,声音深沉:“陛下至情至性。丞相仙逝之时,臣亦在母丧之中,闻此凶讯,竟如多年前骤失先父之痛,摧心裂肺。

不仅臣下如此,南中七郡,无论汉夷,多有乡野百姓至今仍在为丞相设祭服丧。丞相于我南中,恩同再造。”他话语恳切,对诸葛亮的敬仰与追思发自肺腑。

一番话,君臣之间无形的距离感悄然消融。

刘擅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炯炯:“德远,朕今日召见,一为慰劳忠孝之臣,二来,更是想亲耳听一听,相父当年在南中行仁政、布教化的详情。

相父奏章公文,朕虽熟读,终究隔了几重山水,卿乃亲历者,还望细细道来,使朕能深味相父治南中之精髓,也好承其遗志,不负苦心。”

孟获稍作沉吟,面上掠过复杂的神色,最终化为坦然的慨叹:“当年丞相天威降临,平定雍闿之乱,臣附逆之身,其罪当诛。

然丞相不唯赦臣不死,更以国士待我,委以重任。陛下今日复垂询至此,臣若再有所隐,岂非禽兽?”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悠远,“那便从臣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说起吧。”

建安末年至章武初年,南中之地,风雷激荡。

益州郡豪强雍闿,素有野心,他借蜀汉新立、先帝东征遇挫、南中空虚之际,悍然举兵反叛。

雍闿此人,狡诈而富煽动力,一面裹挟当地汉人大族及夷人豪帅,一面遣心腹远赴交州,与孙吴政权暗通款曲,接受其“永昌太守”的伪封,换取钱粮兵甲支援。

一时间,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叟帅高定等纷纷响应,南中大地,狼烟西起。

年轻的孟获,彼时正以建宁孟氏家主之身份,凭借其汉夷通融的血脉背景(母系为濮人大族爨氏,妻族为叟人高氏),加之自身智略,深得雍闿倚重,被引为谋主。

他穿梭于汉夷豪强之间,为雍闿联络各部,筹措粮秣,分析形势,俨然叛军枢纽。

当初益州夷人不愿跟随雍闿,雍闿就让孟获对夷叟说:“朝廷想要征收三百头乌狗,而且胸前都得是黑色,还要三斗螨脑、三千根三丈长的斫木,你们能拿得出来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